1、溶洞是可溶性岩石中因喀斯特作用所形成的地下空間,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岩裡不溶性的碳酸鈣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轉化為可溶性的碳酸氫鈣。由于石灰岩層各部分含石灰質多少不同,被侵蝕的程度不同,就逐漸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麗的山峰和奇異景觀的溶洞,由此形成的地貌一般稱為喀斯特地貌。
2、形成原理:
在自然界,溶有二氧化碳的雨水,會使石灰石構成的岩層部分溶解,使碳酸鈣轉變成可溶性的碳酸氫鈣。
CaCO3+CO2+H2O=Ca(HCO3)2
當受熱或壓強突然減小時溶解的碳酸氫鈣會分解重新變成碳酸鈣沉澱
Ca(HCO3)2=CaCO3↓+CO2↑+H2O
大自然經過長期和多次的重複上述反應。從而形成各種奇特壯觀的溶洞,如桂林的七星岩、蘆笛岩、肇慶的七星岩、宜春的竹山洞等。在溶洞裡,有千姿百态的鐘乳和石筍,它們是由碳酸氫鈣分解後又沉積出來的碳酸鈣形成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