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遼甯阜新。這幾天的情況,衆所周知。
這裡是想從科普的角度,說說降水量與積雪的情況。首先,什麼叫小雪、中雪、大雪、暴雪?
這是依照24小時的降水量,小雪,降水量小于等于2.5mm;中雪,降水量大于2.5mm但小于5mm;大雪,降水量大于5mm但小于10mm;暴雪,降水量在10mm以上。
嚴格來說,雪花可以分為柱形晶體、平面晶體、柱形和平面晶體組合、晶體聚集、霜化晶體、冰晶核心、不規則顆粒以及其它固态降水8個大類,包含39個中級類型,加起來是121種,。當然,這裡就不說那麼細了,畢竟不是論文。
最小的雪花,叫碎化雪晶,也稱碎雪,北方有些地區還稱為“米糁”,直徑約0.5mm~2mm,它的密度比較高,一般下雪,最先下的就是這種雪花,它當然也會積累,在不融化的情況下,1mm的降水量,剖面也就4mm的厚度。如果融化,它就是冬季摔倒的萬惡之源——冰。
碎雪以上,最常見的就是多面體雪晶,下到中雪時,基本都是這種雪花。它的直徑一般約2mm~5mm,密度比碎化雪晶要低一些,這時候就屬于正式的積雪了。1mm的降水量,積雪剖面約8mm~9mm。
雪再大些,出現的就是表霜雪晶,這種雪花的直徑約5mm~10mm,也就是真正的“雪片”,它密度比多面體雪晶還低一些,1mm的降水量,積雪剖面約10mm~12mm。
再大下去,叫片晶雪晶,這時候,就叫“鵝毛大雪”。它的密度并不比之前的雪片低多少,但是它可以很大,達到60mm~70mm也不算特别罕見。1mm的降水量,積雪剖面在12mm以上。
所以說,下一次雪,多底能積多少雪,不僅要看降水量,還要看雪花的類型。每個階段下的雪花種類不一樣,持續時間也不一樣。基本上,一場雪,如果下到出現表霜雪晶,也就是有雪片出現了,積雪厚度通常至少可以達到4.5cm以上。這種雪花,一般隻要持續4個小時,積雪厚度就可以達到11cm左右了。如果出現鵝毛雪,那就無法準确估算了,但隻要下起了鵝毛雪,積雪都能達到20cm以上。
而這隻是理想狀況。如果有風,又是個窩風、容易積雪的地方,雪就隻會更厚。
出門還得戴上有色眼鏡,不然會出現雪盲,對于開車來說,那就很麻煩了。
當然,一望無際的雪原還是挺賞心悅目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