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青少年的科學技術觀

青少年的科學技術觀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7-27 06:16:03

青少年的科學技術觀?科學精神要貫穿于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始終,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青少年的科學技術觀?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青少年的科學技術觀(科學精神要貫穿于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始終)1

青少年的科學技術觀

科學精神要貫穿于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始終

北京市第二中學 高凱

新時代的科技教育不僅要向青少年群體傳遞科學知識、技術與方法,更重的是要讓青少年了解我國一代代優秀科學家們的優秀品質。将科學精神的教育融入到科技教育中,引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觀、價值觀。

從“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放棄美國的優厚條件毅然百經周折回到祖國,到北鬥三号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時孫家棟老先生的感動落淚;從袁隆平23歲立下誓言不再讓中國人挨餓的初心不改,到屠呦呦失敗近兩百次的實驗後終獲成功的砥砺前行……我國這些偉大科學家的崇高精神,正是推動我國科學研究事業快速向前發展的不竭動力,更是應該在科技教育中傳遞給青少年的“中國精神”,将這些中國榜樣的力量賦能給青少年群體,增強他們的使命感與責任感。

以創造和探索的精神助力青少年成長

科學技術的發展總是與創造和探索密不可分的,創新是科技發展的顯性基因,是科學精神的外顯表達。青少年階段是培養科學興趣、形成科學精神的重要時期。在科技教育的課程、活動、競賽中搭建提升青少年創造力成長的舞台。創造和探索精神的養成往往是基于學生對科技知識、科學現象的探究。在科技教育中,教師要為學生的探究設置“腳手架”,讓學生在探究中獲得成功、感受快樂,從而使他們形成創造和探究的精神。在參與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或問題時,能夠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掌握的技能、合理的思維方式思考問題的成因,并通過探究實踐的方式解決問題。在探索中不斷實踐,在實踐中獲得真理,引導青少年在科學探究中不斷成長。

創客、機器人等内容都是青少年們樂于參與的科技活動。随着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發布,很多學校也将人工智能相關内容納入了科技活動和科技課程的範疇。豐富的科技活動載體,為青少年創新和探究精神的培養提供了成長的沃土。如何實現機器手臂精準抓取特定目标物品?如何利用物聯網技術實時監測校内天氣變化?如何利用圖像識别技術識别出是否有人在進入校園時沒有佩戴口罩?這些問題都值得青少年群體去進行探究,在探究的過程中,有助于他們形成不拘一格解決問題的創新精神。

明确目标、發散過程的項目設計有助于青少年形成創新和探索的精神。機器人活動中使用傳感器巡線是一項經典的任務和教學内容,在此活動中可以設計從單光電傳感器到PID算法的融會貫通。不同的方法巡線效果也不盡相同,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引導青少年進行探究,發現不同方法的優勢。

以奉獻和人文的精神傳遞科技向善的理念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所有人都親身經曆了一次疫情的考驗,所有人也都看到了最美逆行者在這場戰鬥中舍小家為大家的奉獻精神,這就是科學精神最好的體現和展現。這些生動鮮活的案例,都可以成為科技教育活動中的教育内容。立德樹人是教育的第一要務,要将德育滲透到教育的各個領域中。同樣的,科技教育也不應該隻是單純的傳遞科學知識、技術,更應該科學精神滲透到科技教育的各個維度中。奉獻的精神是我國許許多多科學家為後代留下的寶貴财富,無數的科學研究人員,付出寶貴的生命換來的科研成果,才使我國能夠在短短的幾十年間迅速崛起。我們在享受這些成果的同時,更應該緻敬科學家的奉獻精神。

科學技術的發展,總是能夠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便捷。5G和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使無人駕駛汽車正在走入我們的生活周邊;數據量的不斷積累讓我們可以實現教學的個性化、精準化培養;面部識别技術準确率的不斷提高,正在變革着我們的生活方式,我們每天都在享受着科技發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紅利。在科技教育中,我們也要不斷向青少年傳遞科技向善的理念,讓他們感受科技與技術的溫度。在科技活動中激發青少年的創造力,為他們創造運用科學技術關懷弱勢群體的機會。引導學生正确的看待技術的發展。在課程中以“關注弱勢群體”為主題進行内容設計,在科技活動中激發青少年的人文情懷。将“科技讓生活更美好”這一觀念厚植于青少年的腦海中。

近年來,北京市第二中學将通用技術課程與科技教育育人相結合,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利用學到的技術進行項目設計與制作。項目主題突出以科學技術關愛弱勢群體為方向,以班級為單位設計出了“多功能老年人拐杖”“幼兒喝水提醒器”“智能溫奶器”等等,以實物或者方案、草圖的方式诠釋自己的設計理念和科學創新精神。在項目的設計過程中,引導學生以同理心思考用戶的需求。例如,在“智能溫奶器”的作品中,要考慮加熱水溫的控制、夜間照明的功能、缺水提示的功能等。這些功能在實現過程中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科技帶給人們的人文關懷。

以求真和求實的精神引導青少年追求真理

人類從來不曾停下對真理的追求,哥白尼堅持日心說,為追求真理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伽利略的“兩球實驗”推翻了物體下落速度與重量成正比的錯誤理論……科學是來不得半點馬虎的,求真與求實也成為了古今中外所有科學家的科研準則。在科技教育中,也要培養學生嚴謹、務實求真的科學精神,将其滲透到科技教育的全流程中。引導學生形成既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的科學态度,對任何疑問都要刨根問底、究其根本,直到找到滿意的答案。

因此,教師在進行科技教育的課程設計時,也要設計相關環節與内容。比如:為什麼發光二極管正負極接反不會發光;為什麼平行四邊形具有不穩定的結構特征;為什麼面部識别可以認清每一個人……讓同學們從小多問幾個為什麼,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對未來從事科學研究的青少年群體而言有着至關重要的意義。以實事求是的态度看待每一個科學問題和現象;以精益求精的精神對待每一次科學研究;以嚴謹求真的行動參與每一次科技活動,将求真與求實作為培養青少年科學精神的重要内容。

以實踐和協作的精神培養青少年心底無私的行為準則

2020年11月,在出席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時指出,新時代是奮鬥出來的。在科學研究領域亦是如此,每一項科研成果的獲得,背後都凝聚着無數科學家夜以繼日的辛勤奮鬥。科學研究不是紙上談兵,而是需要腳踏實地的做好每一個實驗、完成每一次測試,實踐是科學研究永遠不變的主旋律,實踐也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在科技教育中,不僅要培養學生正确的思維方式,還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科研實踐,将“思”與“做”整合在一起。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科研工作需要領軍人物指引方向,更需要團隊合作相互幫扶、相互鼓勵才能克服更大的困難。團隊協和,分工明确也是新時代科技教育工作的一大特征。在教育内容設計、活動效果評價、參與表現等方面都更加強調團隊協作。每個人在團隊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才能達到“1 1>2”的效果。

科技項目的設計要充分考慮小組合作的要素。在每個項目實施前,以小組為單位給予每個學生不同的角色。以工程項目為例,可以将學生的角色分配為“硬件工程師”“軟件工程師”“産品測試工程師”等。每個學生承擔不同的角色,既要考慮到自己的工作,也要兼顧到項目的整體,由此培養青少年的合作精神。

科學精神的傳承與滲透是科技教育工作的靈魂所在,培養青少年的科學精神能夠讓他們在科學研究的路上沿着更加正确的方向走的更遠。将科學精神的種子播撒在青少年心中,不斷呵護成長,有朝一日這些種子一定能夠長成參天大樹,成為我國科研事業中的優秀一份子。

來源: 光明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