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也叫夏曆。中國的第一個王朝夏朝是以建寅之月為正月,它之後的商、周、秦、西漢初都分别提前,直至漢武帝頒行《太初曆》,又恢複夏王朝曆法的原有月序,以後各王朝也基本沿用這一月序,故辛亥革命後中國傳統曆法為“夏曆”。但到了文化大革命,極左思潮泛濫,“橫掃四舊”,認為 “夏曆”是夏王朝的印記,必須改名;因傳統曆法在農村使用較普遍,故通過報紙改名“農曆”,并影響港澳台。
農曆是我國采用的一種傳統曆法,又名夏曆、中曆、舊曆,民間也有稱陰曆的。它用嚴格的朔望周期來定月,又用設置閏月的辦法使年的平均長度與回歸年相近,兼有陰曆月和陽曆年的性質,因此在實質上是一種陰陽合曆。農曆把日月合朔的日期作為月首,即初一。朔望月的平均長度約為29.53059日,所以有的月份是30日。稱月大;有的月份是29日,稱月小。月初所在的日期,按太陽和月亮的位置推算定,不機械地安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