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越來越圓了,八月十五就要到了。人間清暑殿,天上廣寒宮。仰望星空,清冷的月光,斑駁的暗影,總是惹人遐思、引人追問:“不知天上宮阙,今夕是何年?”
其實,早在2300多年前,楚國詩人屈原就在《天問》中發出了“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的疑問。
漢代畫像:玉兔搗藥
“夜光”就是月亮,屈原問:月亮為什麼死去又能重生呢?為什麼它的肚中有“顧菟”呢?
這裡的“顧菟”,有些人認為是兔子;有些人卻說,當為蟾蜍;也有人說,就是蟾蜍和兔子。
除了兔子和蟾蜍,月亮裡面還有兩個人,嫦娥和吳剛。
想必今人都很疑惑,他倆到底是什麼關系呢?孤男寡女共同守着一個清冷寂寞的月宮,會不會發生什麼“绯聞”呢?
嫦娥是男還是女嫦娥,是個神話人物,産生于民間傳說,卻又深受文人作家的青睐,具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力。
嫦娥執桂圖局部,唐寅繪
考之典籍,古代諸多文體創作中,語涉嫦娥之作俯首皆是、不勝枚舉,且被寄寓紛繁複雜的情思,使得這一人物的形象更加多面化。
如,李商隐《嫦娥》詩曰:“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
韋莊《谒金門》:“天上嫦娥人不識,寄書何處覓?”
辛棄疾詞《木蘭花慢》:“飛鏡無根誰系,嫦娥不嫁誰留。”
白居易《東城桂三首》:“遙知天上桂花孤,試問嫦娥更要無。”
民間戲曲更多,如宋元南戲《荊钗記》裡《豹子令》所唱:“聞說佳人多袅娜,多袅娜,端的容貌賽嫦娥,賽嫦娥。”
清 高其佩 《蟾宮折桂圖》
小說中,嫦娥這一形象更是屢見不鮮,如《西遊記》《聊齋志異》《女仙外史》等等。
不過呢,嫦娥這一神話形象本身卻有許多未解之謎,直至今天,這種撲朔迷離仍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在人們心目中,嫦娥,一直是一位貌美心善的女子,可是,你怎麼也想不到,有人卻說嫦娥最初是個男子。
嫦娥奔月神話,最早出現在相傳成書于商朝的《歸藏》中,此書已散佚,相關文本主要散見于古代注文或類書之中。
唐人李善注釋南北朝梁代蕭統《文選》時,曾引《歸藏》,涉及到嫦娥神話,其文曰:“昔常娥以不死之藥奔月。” “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是說嫦娥服用西王母的長生不老神藥後,飛奔月宮,羽化成仙。
遼甯博物館藏《嫦娥賞月圖 》
時至今日,考古出土的文物也證明了《歸藏》确實載錄了該神話,亦是目前所知最早記錄此神話的古籍。
1993年,湖北江陵荊州鎮邱北村王家台15号秦墓出土了秦代易占竹簡,經過研究,學者多認為該易占與古書《歸藏》有關。
其簡文中有一則為:“歸妹曰:昔者恒我竊毋死之”,另一則為:“奔月,而攴占。”
“攴占”,就是“枚占”,即占蔔。很顯然,這兩條殘簡均屬《歸藏易》“嫦娥奔月”故事的佚文。
這裡需要強調說明的是,秦簡中奔月神話主角的名字并非“嫦娥”,而是“恒我”。
山西萬榮:嫦娥奔月面塑
“恒”即永恒,“恒我”即“使我永恒”,與“嫦娥”一樣,都含有期望長生不老的意思。
嫦娥,兩個字都是女字旁,明顯就是女人的名字。“恒我”就不一樣了,一看就是個男人的名字,于是,有學者從“恒我”偏男性化的詞性這一角度出發,認為“在父權制社會中,這個‘恒我’也許應該是男性形象,就像誇父一樣,隻不過一個為逐日,一個為奔月而已”。
那麼,這種說法到底靠譜不靠譜呢?
真不好說!
嫦娥的丈夫到底是誰西漢前期,淮南王劉安編撰的《淮南子》卷六《覽冥訓》中,第一次出現“姮娥”這個名字:“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怅然有喪,無以續之。何則?不知不死之藥所由生也。”是說一個叫“羿”的人,從西王母那裡得到長生不老藥,還沒來得及服用,就被姮娥偷吃了。姮娥奔月成仙,羿卻怅然若失。為啥呢?因為他不知道長生不老藥的藥方和制作方法。
為什麼這裡不是“恒我奔月”,而是“姮娥奔月”了呢?
嫦娥奔月古銅鏡
西漢文帝姓劉名恒,為避其名諱,“恒我”中“恒”便改為“姮”,也讀作héng(音恒),字義也是“永生不死”;“我”字在西漢官話關中語音中,發音近似于“娥”,“我”由此被替換成“娥”。
至此,先秦時期性别不明的“恒我”,到了西漢就轉變成了女“姮娥”。
值得注意的是,《淮南子》中沒有表明姮娥的丈夫是羿。
東漢天文學家張衡也于《靈憲》中提及嫦娥神話,所記内容最為詳細,但也沒有說明二人是夫妻關系:“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姮娥竊之以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黃,有黃占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将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後且大昌’,姮娥遂托身于月,是為蟾蜍”。
嫦娥奔月古銅鏡局部:大吉
是說嫦娥在奔月之前向巫師有黃算了一卦,詢問前程兇吉如何。有黃大師掐指一算:“大吉!”并且告誡姮娥飛天途中若遇到天象有變,“毋驚毋恐”,隻要勇敢闖過這一關,後面定會逢兇化吉、遇難成祥。姮娥在有黃大師的鼓勵下,鼓足勇氣飛升月宮,化身蟾蜍,即癞蛤蟆。
後來,東漢學者許慎、高誘為《淮南子》做注,就把嫦娥和羿說成了兩口子了。
許慎注:“常娥,羿妻也,逃月中。 蓋虛上夫人是也。”
高誘注:“姮娥,羿妻。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盜食之,得仙,奔入月中,為月精也。”
嫦娥奔月古銅鏡
不過呢,還有一種說法,嫦娥也叫“常儀” “常羲”,是帝俊的妻子。按:此處“俊”為通假字,通“夋”(qūn),不念俊(jùn)。
明朝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二酉綴遺上》中說:“《大荒西經》雲: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而常羲則常儀占月之訛,後世嫦娥之說所由本也。”
胡氏稱,常羲,就是常儀,也就是後世所說的“嫦娥”。常羲,是上古天帝帝俊的妻子。
這關系真有點亂!
嫦娥和吳剛是什麼關系最早登月的人,是嫦娥,諾大個廣寒宮,就她一個女子獨守空房,怪寂寞的。
于是,到了唐朝的時候,月亮上又來了一人,即吳剛。
月桂玉兔古銅鏡
唐朝段成式《酉陽雜俎·天咫》記載:“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随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谪令伐樹”。
這裡所說的“舊言”,當是《淮南子》所說的:“月中有桂樹。”
西河,唐肅宗改隰城縣為西河縣,為汾州治,即今山西汾陽。所以說,吳剛是山西人。
為什麼把吳剛弄到月亮上面去?因“學仙有過”,犯啥過錯了?段成式沒說。
其實,吳剛落戶月宮,反映了唐朝時期最引人矚目的一種社會現象——科舉興盛。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這不就是所謂的“一步登天”嗎?士人們便把科場高中與奔月成仙聯系在一起。
嫦娥奔月古銅鏡
古代科舉鄉試,又恰好在八月,正值丹桂飄香時節,于是就把吳剛安排上去,讓他一天到晚不停地砍桂樹。
所以,李白說:“欲折月中桂,持為寒者薪”,他要把月中桂樹折下,為天下寒士的科場之路添柴加薪。
溫庭筠名落孫山,豔羨友人高中,便說:“猶喜故人先折桂,自憐羁客尚飄蓬。”
胡宿贈詩給考中進士的梅堯臣:“嫦娥應有憐才意,惟許詩人到月宮”,說你所以高中進士,是受到嫦娥的垂青賞識。
那麼,吳剛跟嫦娥到底是什麼關系呢?
嫦娥與吳剛
倆人真的啥關系都沒有!
在唐代以後的各種有關月亮的傳說中,未見吳剛與嫦娥發生任何感情糾葛或者男女關系的傳說,兩人也無配偶化的趨向,他倆甚至都沒見過面。
倒是一些民間傳說将吳剛與嫦娥視為夫妻,這種說法應該是當代才出現的。
就像玉皇大帝與王母娘娘,本來八竿子也打不着的兩位神仙,後來有人硬把他倆說成是夫妻,還把七仙女說成是他們倆的孩子。
嫦娥奔月
的确,按人之常情,在冷寂的月宮中,一對孤男寡女又豈能避免绯聞的産生?
再加上吳剛砍的是桂樹,而桂樹早在漢代,即嫦娥奔月的時候就出現在月亮上了,所以現代人就把他倆聯系到一起,覺得一個孤苦無依的弱女子應該有一個剛強的男子來保護。
如此亂點鴛鴦譜,與其說是對廣寒宮中這位孤寂女子的同情,倒不如說是現代人思想開放的一個真實寫照。
蟾蜍和兔子是怎麼登上月亮的要說月宮的“原住民”,應該是蟾蜍和兔子,而不是嫦娥。
據屈原《天問》,至遲在戰國,已經存在月中有蟾蜍(或兔)的觀念。
長沙馬王堆一号漢墓出土的T形帛畫局部
長沙馬王堆一号漢墓出土的T形帛畫中,在左上方位置繪有月牙,月牙上載蟾蜍與兔子,月下一女子,即為嫦娥。
《淮南子》也記載:“日中有踆烏,而月中有蟾蜍。”踆(cūn,音村)烏,就是蹲着的三足烏鴉,它與玉兔一樣,都是西王母的萌寵。
西漢畫像:日中踆烏
蟾蜍,在今人看來,形象不佳,令人厭惡,可在古人的文化觀念中,蟾蜍是神物,能夠避邪氣、助長生。
東晉葛洪《抱樸子》有“蟾蜍壽三千歲”之說;在古代,肉靈芝雅稱為“萬歲蟾蜍”;張衡所造地動儀“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可見蟾蜍在時人心中地位之高。
蟾蜍,屬于蛙類,一産多子,具有極其旺盛的繁殖力,很容易成為人們生殖信仰的崇敬對象。中國上古考古發掘出來的器皿,很多帶有蛙文,足以為此證明。
商婦好墓玉蟾蜍
蟾蜍有冬眠的習性,這在古人看來,猶如死而複生,生生不息。加之蟾蜍晝伏夜出,與月亮運行規律相似,古人就把蟾蜍和月亮的陰晴圓缺聯系到一起,認為蟾蜍和月亮一樣,都是長生不死之神。
在漢代畫像石上,我們常會看到并畫的日月,太陽中站着一隻三足鳥,月亮裡經常伏着一隻蟾蜍。因此,嫦娥既能“托身于月”,又能化身為蟾蜍,也就不足為奇了。
玉兔又稱月兔,是月宮裡負責搗藥的仙兔,民間傳說是嫦娥的化身或寵物。
明 張路 《月殿嫦娥圖》
玉兔搗藥的形象,從西漢晚期開始,就已經出現在畫像石中了。
蟾蜍最初叫“顧菟”,因為“菟”與“兔”音義相近,漢代又有另外一種說法,認為“顧菟”即是白兔。《樂府詩集》“相和歌辭,董逃行”載:“采取神藥若木端,白兔長跪搗藥蝦蟆丸。”
蟾蜍變玉兔,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受生殖崇拜民俗心理的影響。
古畫中的中秋祭拜玉兔
晉代張華在《博物記》中說:“兔望月而孕,自吐其子。”在古人看來,兔子的繁殖方式很特别,雌兔隻要對着月亮望一望,就能懷孕了,然後從口中吐出産生。
直到今天,在北方一些地方,女子出嫁時,會繡制帶有兔子圖案的圍裙穿着身上,就是期望早日得子。(張文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