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甯波立夏吃“腳骨筍”是諸多習俗中不得不提的一個。
“因為這個習俗和其他地區有明顯區别。換句話說,是甯波特有的。”節氣習俗的形成往往是以農時為基礎設置的,關系生産活動的時序、方式,節氣飲食習慣的養成又跟當季可收獲的作物有密切關系,而節氣習俗往往又寄托了人們的美好願望。立夏至,農忙開始,大家自然希望“腳骨健”(身體康健),因此吃“腳骨筍”也成了民間祈求健康的一種借代。
雖然現在很少有人要幹農活,但吃“腳骨筍”的習俗還是被牢牢記住。無論是用傳統的烏筍、野山筍,還是用常見的雷筍,吃“腳骨筍”的重點還在于形狀,将筍拍裂成扁形,切成 4厘米左右一段,形同腳骨,吃了才能“腳骨健健過”。
2、和吃“腳骨筍”相比,煮烏米飯顯得有些小衆,而它的小衆主要是因為用來做烏米飯的烏桕葉在城市裡罕有。摘烏桕葉和采茶相似,要挑顔色有些發紅的嫩芽,“立夏剛好是它發芽的時候,等過了立夏,芽就老了。”
将摘下的烏桕葉洗淨、揉碎,浸泡在水中12~24小時,然後過濾瀝幹,和糯米放到一起蒸煮,就成了烏米飯。“别看烏桕葉平時沒有味道,可一旦蒸成飯,香氣撲鼻。葉子越多,顔色越深,香氣就越濃重。”蔣偉定還記得,過去人們還會把蒸好的烏米飯搗爛鋪平,切成各種形狀。
因為在立夏這天,是夏季滋補最關鍵、最重要的開端。
3、五彩絲線,兜住一個熟鴨蛋,人手一個,看見朋友手上的蛋,撞一下,碰碎蛋殼。立夏這天,孩子們都喜歡玩這樣的鬥蛋遊戲。蛋分兩端,尖者為頭,圓者為尾。鬥蛋時蛋頭鬥蛋頭,蛋尾擊蛋尾。誰的蛋被擊破誰就輸,誰的蛋一直堅持到最後都沒破,誰的蛋就為王。
因為簡單易行,甯波人立夏吃蛋的習俗一直沿襲至今。除了吃蛋,甯波人還要吃青梅、竹筍、海蛳。“據說吃青梅有明目的功效,竹筍、海蛳(生長在本地海域的一種貝類動物)可以讓腳骨強壯。”
騎門檻
“立夏,桌子闆凳往外拉。”按照老底子的習慣,立夏當天,甯波人有在立夏當晚到院落裡乘涼的習慣,而父母還要讓孩子騎坐門檻,據說,這樣能消除百病。
光坐門檻圖吉利還不夠,大人們往往還愛給孩子們一點額外的“功課”———吃“腳骨”筍或吃上一碗清涼的菜羹。羹湯性涼,傳說立夏吃了,一個夏季可保持皮膚光滑,不生瘡疖,而立夏吃“腳骨”筍有“腳骨健健過”之意,也是民間祈求健康的一種借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