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涉及的變量很少,反應形式也極為簡單,普通的複分解反應方程式都是很容易書寫的。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這類反應似乎也談不上還有什麼書寫的“規律”,需要再加以讨論。
一、問題的提出
由于中學化學教學内容的不斷擴展,一些本來沒有什麼實際意義的複分解反應,也以“複雜離子反應”的形式進入了人們的視野。教師們也隻好在如何講清楚這類反應上,再多下一些功夫。于是,在有關化學教學研究的期刊上就出現了這樣的一篇文章[1]。
該文主張把“複雜離子”反應,再分為3種類型(連鎖反應、并列反應、競争反應)。并就每一種類型的反應,給出了各自的“概念界定、反應規律、分析策略、書寫步驟”。且僅連鎖反應的“分析策略”就涉及了,“啟動反應”、“連帶反應”、“子反應”、“關聯物”、“參與量”等多個新概念,這些概念間的關系要用一個有12個“程序框”的框圖來描述。這幾乎就是一個,獨立于普通化學方程式書寫之外的,新理論體系。
該文針對連鎖反應中的一個例子,所給出的“書寫步驟”,就複雜如下。
例1,向碳酸氫鈉溶液中滴加少量的澄清石灰水。試寫出其離子方程式。
解1,該文給出的标準書寫步驟是4步:
第1步,類型界定。由于OH-與HCO3-反應生成了CO32-。是它引發與滴入的Ca2 生成CaCO3沉澱。屬于連鎖反應。
第2步,子反應界定。HCO3- OH-=CO32- H2O(啟動反應)。其後的CO32- Ca2 =CaCO3↓(連帶反應)。
第3步,關聯物界定。CO32-是啟動反應的産物,又是連帶反應的反應物。所以,為兩反應的“關聯物”,
第4步,關聯物“參與量”确定。因滴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在啟動反應中用量最少的是OH-。其計量為“1”。
由啟動反應計量系數知,關聯物CO32-的生成量為“1”。
根據Ca(OH)2的組成,加入CO32-為“1/2”。關聯物用于生成沉澱消耗“1/2”,剩餘“1/2”沒有沉澱。
有HCO3- OH- 1/2Ca2 =1/2CaCO3↓ H2O 1/2CO32-。
最後整理系數為整數,可得離子方程式
2HCO3- 2OH- Ca2 =CaCO3↓ 2H2O CO32-……(1)
由這個“書寫”過程可見,該文所給的方程式書寫方法,既繁瑣又難于被學生接受。
繁瑣與抽象的原因在于,這個方法沒有緊緊抓住這類反應的本質。
二、一些複雜離子反應的本質
如果能關注到這個反應的本質是,其中有兩個必定不會同時完成的離子反應。這類反應的書寫應該是十分容易的。
如對上述的例1,可以考慮的解題思路及方法為。
解2,當NaHCO3與Ca(OH)2這個堿反應時,應把NaHCO3看作是Na 、H 、CO32-,這樣的3個離子組成的。它與Ca(OH)2間有兩個同時要進行的反應。一個是中和反應(H OH-= H2O),另一個是沉澱反應(Ca2 CO32-= CaCO3)。且這兩個反應完全進行時,所需要的反應物的物質的量比值不同。
這樣,就可以不考慮反應的具體過程。而從反應物間的物質的量,直接得出反應最有代表性的不同結果。
如,欲讓Ca(OH)2沉澱掉NaHCO3中所有的CO32-離子。其物質的量比,隻要保持“1:1”即可。
針對這個被确定的反應物的物質的量,當然立即就可以直接寫出方程式,
Ca(OH)2 NaHCO3= CaCO3↓ NaOH H2O……(2)
這就是,隻考慮CO32-離子要沉澱完全的情況(此時,Ca(OH)2中的OH-離子會有剩餘)。
如果要讓中和反應恰好進行完全,Ca(OH)2中的“OH-”就不得像上式那樣有“剩餘”。而必須全部與NaHCO3中的“H ”去中和才行。這就需要有兩個NaHCO3,去與一個Ca(OH)2反應。即,Ca(OH)2與NaHCO3的物質的量比為“1:2”。
從而有,Ca(OH)2 2NaHCO3=CaCO3↓ Na2CO3 2H2O……(3)
此時,NaHCO3中的CO32-離子一定會有剩餘。
在滴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的情況下,進行的當然是後一個反應。
式(3)可以很容易地改寫為離子方程式。消去Na2CO3中的2個Na 離子,而有Ca2 2OH- 2HCO3-= CaCO3↓ CO32- 2H2O。
這也就是前面的式(1)。
考慮到式(2)與式(3)描述的是, Ca(OH)2與NaHCO3的物質的量比為兩個特定值時的反應。
可以想見,如果用“Ca(OH)2與NaHCO3的物質的量為1:1.5”這樣的反應條件來約束。那麼其反應方程式就是“式(2)與式(3)簡單相加”的結果,
2Ca(OH)2 3 NaHCO3=2CaCO3↓ NaOH Na2CO3 3H2O。
用“a×(1) b×(2)”(其中的a與b為1、2、3……中的任意數值)所構造出來的化學方程式,都是一個被“配平”的化學方程式。
如,當“2×(1) 1×(2)”時,得到的就是如下的,
3Ca(OH)2 4 NaHCO3=3CaCO3↓ 2NaOH Na2CO3 4H2O。
總之,當反應物間的物質的量比在某一區間時,這個反應就是一個化學計量數有着無數組解的反應。把它稱為“複雜離子反應”,或“複雜複分解反應”,應該都是可以的。
當然,在反應物間的物質的量比為某些特定值時,其方程式也會有比較簡單的“特解”。
三、沒有區分“連鎖反應”與“并列反應”的必要
從反應本質,也就是“哪個離子要反應完全”,這樣的角度來看。該文欲對“連鎖反應”與“并列反應”進行區分,實際上完全沒有這個必要。
因為,其“并列反應”的代表,隻是形式上的“不分反應的先後”,本質上還是一個反應物間物質的量比值問題。
該文對并列反應,所給出的典型的例子為,
例2,向硫酸氫鈉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試寫出離子方程式。
解,它與例1的區别僅在于,将“Ca(OH)2與NaHCO3反應”中的,Ca(OH)2改成了Ba(OH)2。将NaHCO3替換成了NaHSO4(當然溶液也從堿性變成了酸性)。
但是,這實際上這還是一個,反應後溶液中“不再有SO42-離子”,還是“不再有OH-離子”的問題。
由于該題要求“溶液為中性”,也就是“不得有OH-離子”。從反應物Ba(OH)2的組成,也可以直接看出,要有2個NaHSO4與其反應。
這樣就能直接寫出,Ba(OH)2 2NaHSO4=BaSO4↓ Na2SO4 2H2O。
如果例2的反應目的改為“向硫酸氫鈉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至SO42-離子沉澱完全”。
那麼當然反應物間物質的量比就是“1:1”。可直接寫出,
Ba(OH)2 NaHSO4= BaSO4↓ NaOH H2O。
其離子方程式為,Ba2 OH- HSO4-=BaSO4↓ H2O。
總之,從反應形式、反應本質、及書寫方法的角度來看,例2與例1間沒有什麼值得關注的區别。不應該從所謂的反應“機理”出發,将其劃分為兩個不同反應類型。
四、更多反應的組合
當然,所謂的複雜離子反應也不會隻限于,一個中和(酸堿)反應與一個沉澱反應,這樣兩個反應的組合。還可能有其他的、或更多個反應的組合。如
例3,向明礬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寫出下列情況的離子方程式:
(1) 生成沉澱的物質的量最多。
(2) 生成沉澱的質量最多。
解,明礬KAl(SO4)2與Ba(OH)2反應時,會生成Al(OH)3與BaSO4,這樣的兩個沉澱。且所需Ba(OH)2的物質的量是不同的。
當Ba(OH)2的加入量,恰好使Al3 離子完全沉澱時。KAl(SO4)2與Ba(OH)2的物質的量比為“2:3”(Al3 與OH-離子恰好為,1:3)。
這樣就可直接寫出,
2KAl(SO4)2 3Ba(OH)2=K2SO4 3BaSO4↓ 2Al(OH)3↓……(4)
當Ba(OH)2的加入量,恰好使SO42-離子完全沉澱時。KAl(SO4)2與Ba(OH)2的物質的量比為“1:2”(Ba2 與SO42-離子恰好為,1:1)。這樣就有,
KAl(SO4)2 2Ba(OH)2=K[Al(OH)4] 2BaSO4↓……(5)
反應(5)是較難一下子就寫出來的。
一般是先寫出,KAl(SO4)2 2Ba(OH)2=KOH BaSO4↓ Al(OH)3↓。注意到其中的産物Al(OH)3是兩性氫氧化物,它還會與另一産物KOH繼續反應,并最終成K[Al(OH)4]。這樣,才會得出式(5)。
也就是說,這個所謂複雜離子反應可以是兩個沉澱反應的組合。也可以是是兩個沉澱反應,與一個酸堿反應,這樣3個反應的組合。
把這兩個方程式改寫成離子方程式不難,這裡就略去。
這也不會影響從這兩個反應中選出,符合特定“最多”要求的那個方程式。
從這兩個方程式直觀地看,産生沉澱的物質的量,就有區别。因為反應(4)表示的是,當KAl(SO4)2與Ba(OH)2的物質的量為“2mol:3mol”時,有3mol BaSO4與 2 mol 的Al(OH)3沉澱的生成。沉澱的總量為5 mol。
然後,再加Ba(OH)2溶液時,在前者的基礎上又有了反應(5)。它是在反應(4)所得2mol Al(OH)3的溶解過程中,同時有了1molBaSO4的生成。沉澱物質的總物質的量在減少,最終反而變成了4 mol的BaSO4。
這樣,“生成沉澱的物質的量最多”的就是反應(4)。
“生成沉澱物質的質量最多”的是反應(5)。因為于反應(4)相比較,它又生成1mol的BaSO4,質量增加的是233g。這要遠大于2mol Al(OH)3的質量減少(78×2=156 g)。
其實,上面這些例題幾乎都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因為,在化學實驗室中,Ba(OH)2與Ca(OH)2很少會作為強堿來使用。這是由于,它們除了可以提供出OH-離子來參與反應外,其陽離子還能使許多陰離子沉澱。不但增加了反應的複雜性,還要時時提防空氣中的CO2使它“變質”(也就是試液的存放條件要更為苛刻)。
況且,這兩種堿的溶解度也不大,也就是其溶液的堿性強度有限。
如,在實驗室《常用酸、堿的濃度》表中,給出的Ca(OH)2濃度就是0.15%,相當于0.020mol•L-1。
而在化學手冊中Ca(OH)2的溶解度在25是0.12g/100gH2O,隻相當于0.016mol•L-1)。
另外,Ca(OH)2作為難溶物,還可查得其Ksp=4×10-6。這相當于,其飽和溶液中的[Ca2 ]=0.010 mol•L-1、[OH-]=0.020 mol•L-1。
雖然這些有關Ca(OH)2的數據間,吻合的并不很好。但也可以概括地說,Ca(OH)2飽和溶液中的[OH-]約為0.020 mol•L-1。
而Ba(OH)2溶液的濃度,也僅為2%,相當于0.1 mol•L-1。也就是其溶液中的[OH-]=0.20 mol•L-1。
用這樣濃度的“強堿”溶液。使Al3 離子沉澱并不難。但要使Al(OH)3沉澱溶解則會比較麻煩。因為使Al(OH)3完全溶解,所要求的溶液pH是10.8。這就要求,所加的Ba(OH)2溶液,要有更大幅度的“過量”。而不隻是方程式所給出的計算量。
即便如此,中學化學知識體系構架者們,還不滿足于這類反應的“複雜程度”。他們還要引入一個更為特殊的反應如下。
例4,向鋁铵礬[NH4Al(SO4)2]溶液逐滴加入Ba(OH)2溶液。試用離子方程式表示發生的化學反應。
解,這裡涉及的反應,除了有Ba2 離子與SO42-離子的沉澱反應外。還涉及了OH-離子與NH4 離子的酸堿反應,OH-離子與Al3 離子的沉澱反應,及OH-離子與反應産物Al(OH)3的後續酸堿反應。
這4個反應中,Ba2 離子與SO42-離子的沉澱反應,是随着Ba(OH)2溶液的不斷加入,而在逐漸“完全”之中的。它遠不如其它3個反應複雜,可以最後再考慮。
OH-離子與Al3 離子的沉澱反應,及OH-離子與Al(OH)3的酸堿反應,是順次進行的。因為沒有前一步反應生成的Al(OH)3,就沒有Al(OH)3在過量OH-離子中的溶解。
OH-離子究竟是與Al3 離子先反應,還是與NH4 離子反應呢?這裡涉及到一個,Al3 離子與NH4 離子,誰的酸性更強的問題?
學生要能自行判斷出,Al3 離子要比NH4 離子的酸性強,因為它的酸性隻比HAc稍弱。OH-離子要率先與Al3 離子反應。并且是以物質的量為“1:3”的關系來反應。也就是,NH4Al(SO4)2與Ba(OH)2的物質的量比為“2:3”。
這樣就有,2NH4Al(SO4)2 3Ba(OH)2=3BaSO4 (NH4)2SO4 2Al(OH)3……(6)
其後,是多加1個Ba(OH)2,以便再把式(6)産物中這2個NH4 離子給中和掉。
從而有
2NH4Al(SO4)2 4Ba(OH)2=4BaSO4 2NH3•H2O 2Al(OH)3……(7)
欲使式(7)産物端的2個Al(OH)3溶解掉,隻要再加2個離子(1個Ba(OH)2)就可以。
這樣就有,
2NH4Al(SO4)2 5Ba(OH)2=4BaSO4 2NH3•H2O Ba[Al(OH)3]2……(8)
檢查一下這3個反應。不難看出,式(7)中的Ba2 離子與SO42-離子數目是相等的。沒有必要再單獨考慮Ba2 離子與SO42-離子,相互沉澱完全的問題。
改寫後的離子方程式,這裡就略去。
當然,方程式(6)、(7)、(8)也隻是這整個反應過程中的3個節點。當[NH4Al(SO4)2]與Ba(OH)2的物質的量比,不是這3個特定的比值時,反應情況可能要用,這3個方程式中的某2個、并按一定的比例組合的結果,來進行描述。
總之,所謂的“複雜離子反應”,應該是指有多種書寫形式(産物種類不同、化學計量數也不同)的電解質間的反應。
即便是這樣,對其方程式的書寫方法,也不宜另立一套“書寫體系”。在教學中最忌諱的是把簡單的問題給“複雜化”。
按照一般的思路,這類方程式在書寫時要注意的問題是:要清楚其中有哪些個可能的離子反應;當同一離子可能有多個反應時,要明确出反應的先後順序,并依次一個個地來讨論;所謂的讨論就是從該反應的本質,直接找出反應物間的物質的量比,而寫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
至于該文後半部分的“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讨論的确實都是有許多離子共存的複雜體系。但,其涉及的都是“簡單離子反應方程式”,似乎不屬于“複雜方程式書寫”方面的内容。
其實“複雜××反應”中的“複雜”,在化學教學中是有特定含義的。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在《化學教學》與《化學教育》雜志上就先後刊出了多篇有關“複雜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配平”讨論的文章。“将硫化氫氣體通入濃硫酸”的反應,就是“複雜氧化還原反應”中一個比較常見、且典型的代表。
這個反應的主要特征是,能夠寫出(需配平)的方程式有無數多個。其“複雜性”在于,當不給出反應物間物質的量關系時,該方程式有不确定及模糊性。
對于上例,可寫出的方程式有:
H2SO4 H2S=2H2O SO2 S ,
5H2SO4 7H2S=12H2O 4SO2 8S ,
7H2SO4 5H2S=12H2O 8SO2 4S ……,這樣的無限多個方程式。
産生這個現象的原因是,該反應中有3個或3個以上獨立(不受方程式制約)的得失電子過程。它們可以分别組成了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簡單氧化還原反應。當這多個簡單氧化還原反應組合成總反應時。如果沒有反應條件的約束,它會有無限多的組合形式。
雖然有多篇讨論文章,有較重量級人物的參與,但最終還是不置可否。沒有找到一個可以被大家接受的,這類反應的配平方法。
本文前面所讨論的幾個反應,都屬于複分解反應的範疇。它們之間的共同特點是“其中都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相互間不受制約的離子反應”。總反應是這多個離子反應的組合。在這類反應方程式的“配平”中,也會遇到有多組解的情況。從這個角度來看,它與“複雜氧化還原反應”有許多的共同點。将它們稱為“複雜複分解反應”,是可以的。
對于“複雜××反應”中“複雜”的含義,要在其“配平”時會有“無限組解”,這個這個角度上來理解與使用,才比較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