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十三行是清代專做對外貿易的牙行,是清政府指定專營對外貿易的壟斷機構。又叫“洋行”或“洋貨行”。明清時期,廣州的對外貿易全屬官營,而以牙行經紀這些事情,所以開設牙行的多半都能獲厚利,賺大洋。
康熙二十四年,清廷分别在廣東、福建、浙江和江南四省設立海關,粵海關設立。它名義上專管對外貿易和征收關稅事宜,實際上稅收營生都是由十三行出面主持,承接包攬的項目,其中包括代辦報關納稅,商品同購銷買賣等業務。次年四月間,兩廣總督吳興祚、廣東巡撫李士祯和粵海關監督宜爾格圖共同商議,将國内商稅和海關貿易貨稅分為住稅和行稅兩類。住稅征收對象是本省内陸交易一切落地貨物,由稅課司征收;行稅征收對象是外洋販來貨物及出海貿易貨物,由粵海關征收。為此,建立相應的兩類商行,以分别經理貿易稅饷。前者稱金絲行,後者稱洋貨行即十三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