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賽典赤·贍思丁(1211~1279) ,元代著名回族政治家 。是元代初期一位優秀的政治家。他一生的政治活動,對元初社會生産的發展起過一定作用。
尤其是在擔任雲南平章政事(官名,為一省最高行政長官)的六年間,對雲南的社會、經濟和文化建設都作出了重大貢獻。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南行中書省後,派其為雲南行省的首任平章政事。
2、阿合馬,回族,元朝大臣,世祖忽必烈時期近臣之一。初為察必皇後之父按陳那顔的陪嫁奴隸。中統二年(1261年),出任上都同知。三年,領中書左右部,兼都轉運使。至元元年(1264年),拜中書平章政事,主要掌理财政,推行清理戶口、推行專賣制度、發行鈔票(時稱交鈔)等方式,增加朝廷收入。
元朝滅亡南宋之後,繼續在江南地區實行發鈔和藥材限制專賣政策,大大增加财政收入。激發大臣不滿,導緻武将王著聯絡僧人高和尚,趁世祖北往上都(今内蒙古境内)時,假傳真金太子之命召喚并刺殺。
3、鄭和, 回族,本姓馬,世稱“三保太監 (又作“三寶太監”),雲南昆陽州(今雲南省昆明市晉甯區昆陽街道)人。中國明朝太監,航海家、外交家。
鄭和早年經曆不詳,據推測于明平雲南之戰中為明軍所擄,1385年随傅友德等前往北平,随即進入朱棣的燕王府從侍。後因在靖難之役中有功,被賜姓鄭,升任為内官監太監。
4、米喇印,中國清代順治年間甘肅回民起義領袖之一。回族。原為明朝駐防甘州(今張掖)軍官。素有勇略,清朝統一甘肅後,任甘肅巡撫張文衡标下副将,駐守甘州。他對清廷實行的民族壓迫政策深為不滿。時清廷在各地推行剃發令,并嚴令軍中剃發,自軍官開始。
5、哈國興,回族, 直隸河間人,清朝将領。哈元生之孫,哈攀龍之父。乾隆十七年武進士,授三等侍衛。曆任東川營參将。國興也代将家,行兵有紀律。
常以先禮後兵之策行于邊夷,故所至外夷辄與議話,而無識者往往構之。國興卒於軍,賜白金千,存恤其家,加贈太子太保,谥壯武。祀昭忠祠,圖形紫光閣。文虎授陝西提标右營守備,從軍攻木果木,陣沒,從祀昭忠祠。複官次子文彪千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