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高校服務鄉村振興大有可為?十年來,25所定點幫扶雲南的教育部直屬高校,先後派出9批次230多名挂職幹部和第一書記,到滇西一線和基層幹部群衆并肩戰鬥大概1萬多人次深入幫扶縣進行考察調研,直接投入幫扶資金5.1億元,累計培訓了基層幹部、技術人員20餘萬人次……與此同時,這些高校發揮自身優勢,把先進的理念、人才、技術等經驗要素帶到雲南,在教育、醫療、産業、科技、智力、生态等多個方面開展了幫扶工作,有力推動了雲南的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曆史進程,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農業高校服務鄉村振興大有可為?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十年來,25所定點幫扶雲南的教育部直屬高校,先後派出9批次230多名挂職幹部和第一書記,到滇西一線和基層幹部群衆并肩戰鬥。大概1萬多人次深入幫扶縣進行考察調研,直接投入幫扶資金5.1億元,累計培訓了基層幹部、技術人員20餘萬人次……與此同時,這些高校發揮自身優勢,把先進的理念、人才、技術等經驗要素帶到雲南,在教育、醫療、産業、科技、智力、生态等多個方面開展了幫扶工作,有力推動了雲南的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曆史進程。
7月26日,在教育部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直屬高校定點幫扶工作成效的新聞發布會上,雲南省教育廳廳長王雲霏列出了一連串的數字和案例,表達了對定點幫扶高校的感謝。
2012年,教育部組織44所綜合類和理工科為主的直屬高校定點扶貧44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11所直屬高校參與滇西專項扶貧任務。2019年,為進一步強化幫扶力量,根據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安排,又新增20所直屬高校參與定點扶貧。八年脫貧攻堅戰,兩年鄉村振興路,75所直屬高校全面投入,攻堅克難,接續前行。
2018年,教育部還出台了《高等學校鄉村振興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18—2022年)》。五年來,高校為鄉村産業發展和産業振興提供了技術支撐、成果供給和人才支撐。
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司長雷朝滋介紹,行動計劃實施以來,高校在農業農村領域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8項、國家技術發明獎20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46項。科學研究支撐行動,引領農業科技進步。比如,天津大學科研團隊實現了生物農藥品種在微生物底盤中的高效合成,從根本上解決農藥原材料來源受限及資源過度消耗的問題;中國農業大學自主開發的基因編輯器CAS12ij,為我國種業振興提供了核心關鍵技術支撐。
高校還着力解決掣肘農業農村領域技術瓶頸問題。五年間,高校圍繞現代農業提質增效的重大需求,圍繞關鍵技術、成套裝備研發應用,針對破解我國農業“卡脖子”技術難題,在節水農業、循環農業、氣候智慧型農業等領域科技支撐成效顯著,農村人居環境質量全面提升。例如,同濟大學采用農業資源高效利用技術,創新循環農業模式,建設阜南縣有機廢棄物消化生産生物天然氣基地,總投資10.44億元,作為國家“十四五”可再生能源政策制定的樣本向全國推介。
高校的成果,也成為培育鄉村振興的産業動能。各高校建立技術轉移中心、技術轉移服務平台超過500個,打通轉移轉化通道,實現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據不完全統計,五年間,共轉移轉化先進适用農業技術成果超1.8萬項,創造經濟效益710億元以上,極大推動了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進程。
雷朝滋說,“十四五”期間,教育部将通過開展高校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示範工程項目,引導各高校充分發揮科研優勢、人才優勢,在高效育種、智慧生産、現代化加工等農業前沿領域加快部署,加快關鍵技術研究與轉化,幫助深挖農業農村多元功能和價值。“我們将強化高校智庫功能,輻射帶動更多高校和師生投身于鄉村振興戰略,積極探索鄉村振興的中國模式和路徑,有效推動農業升級、農村進步、農民發展。”雷朝滋強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