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macmini上手教程

macmini上手教程

科技 更新时间:2025-02-22 15:21:36

作者 | SODA_BISCUIT(酷友)

我一直想有一台 Mac,感覺 Mac 系統優秀,發布會上對比的性能也很不錯,而這次推出的 Studio,更是令世人再次感歎其性能。我有幸也獲得了一台 Mac Studio,雖然是 M1 Max 款,但由于 Studio 有着龐大的散熱器,應該對溫度控制得更好,因此對他的性能還是非常期待的。

本圖文将會分為 7 部分,如下圖:

macmini上手教程(吃撐了的MacMini)1

目錄

外觀

先從外觀說起。簡單樸素,這是我看到 Studio 的第一感覺。整機外觀延續了 Mac Mini 的一貫設計,方正中帶些許圓潤,細節處理到位,不愧是蘋果。低調的設計,低調到往任何桌子上一擱,都能完美融合。

macmini上手教程(吃撐了的MacMini)2

19.7cmx19.7cmx9.5cm 的尺寸,長寬和 Mac mini 一緻,但高度對比 Mini 的 3.6cm 高了将近三倍。

接口方面,這一次 Mac Studio 比之前的 Mini 豐富了不少。背面四個雷電 4 USB C 接口,兩個 USB A,一個萬兆網線接口,一個極其先進支持高阻抗耳機的耳機孔,還有一個 HDMI 2.0。對,并不是 2.1,所以通過 HDMI 接口就沒辦法跑滿 4K 120Hz 或者是 8K 60Hz 了。

macmini上手教程(吃撐了的MacMini)3

背面接口圖

當然,這次也終于在正面加上了接口。我這台是 M1 Max 版本,因此是兩個普通的 USB C(10Gb/s);如果是 M1 Ultra 版,前面這兩個就是雷電 4 了。另外一個則是 SD 卡口,這個兩個版本都沒區别。

macmini上手教程(吃撐了的MacMini)4

正面接口,右邊白點是指示燈

可升級性

「和蘋果談可升級性?你瘋了吧?」

确實,與以前的 Intel Mac Mini 不一樣,Studio 沒想着用戶會打開它。所以理論上應該是完全沒有升級性,對吧?沒想到的是,SSD 不是焊死的,而是和普通 SSD 一樣可以擰螺絲卸下來的。

macmini上手教程(吃撐了的MacMini)5

macmini上手教程(吃撐了的MacMini)6

更驚奇的是,它還有一個空出來的 SSD 接口。但!是!直到圖文發布時所掌握的信息,你如果嘗試在空槽插入新的 SSD / 把機帶 SSD 拔出來插到空槽 / 甚至兩台 Studio 互換 SSD 都會讓 Studio 無法開機。現在初步判斷是這應該不是一般 SSD,隻是一個儲存模塊,因此不能像平常一樣進行替換。

另外令我這個 Windows 長期用戶疑惑的是,那這樣以後清灰或者需要更換矽脂... 是不是隻能返廠了呢?

說到矽脂,也說了這麼多外觀的東西,那就來看看實際性能表現吧。

性能表現

這台 Studio 是 M1 Max 版本,10 核 CPU,24 核 GPU,32GB 統一内存,512GB 硬盤。或許你在想,這不就是 MacBook Pro 上面的 M1 Max 嘛,有什麼好比的?其實,還有很多其他因素(如散熱等),都會對性能造成影響,這次 Studio 的散熱器無比龐大。

macmini上手教程(吃撐了的MacMini)7

散熱器占用空間圖,上面那一大坨就是散熱器

那麼,就來看一下占據整機 1/2 空間的散熱器,到底對性能有什麼影響。

按照慣例,先看看 Cinebech 的分數:

macmini上手教程(吃撐了的MacMini)8

多核分數 12382,在 i9-9880H 之上,線程撕裂者 1950X 之下,而單核分數則是 1533。

○ Blender 渲染

3D 渲染作為生産力之一,肯定要測試。這次采用了對比的方式,Windows 陣營使用的兩台機器分别是 RTX2060 AMD Ryzen 3600 和 RTX3060 Intel i5 11400,兩者均為 16G 内存;Mac 陣營是此台這台 Mac Studio:M1 Max(10 核 CPU 24 核 GPU 32GB 統一内存)和 MacBook 16 寸 M1 Max(10 核 CPU 24 核 GPU 64GB 統一内存)。

其中 MacBook 的數據是由 Linus Media Group 測試而得(來源見文末),其他數據均由本人測試得來,數據僅代表本人手測結果,不代表所有同類型機器必然性能表現。

首先是熟悉的 BMW 寶馬渲染,意外的是 Studio 竟然是四者裡面最慢的。

macmini上手教程(吃撐了的MacMini)9

BMW GPU 渲染

我這時候就在想,會不會時間太短了,散熱優勢沒有完全發揮出來?那跑一個大的項目吧,就選 Gooseberry 了。這是一個 Blender 宣稱需要 12G 顯存才能跑的項目,那麼同時也能測試出 Mac 系列統一内存的優勢吧。

macmini上手教程(吃撐了的MacMini)10

Gooseberry 就是那隻黑色的羊那個 demo

果然,由于時間長 内存大,即使對比同樣是 M1 Max 的 MacBook,Studio 的渲染時間都明顯短了很多,更不用說對比兩張 RTX 的卡了。這證明 Studio 的 M1 Max 碾壓 RTX 了.... 吧?我也是這樣想的,直到我把 Windows 端的渲染方式從 CUDA 換到 Optix,結果驚了。

macmini上手教程(吃撐了的MacMini)11

2 分鐘的時間... 或許是我低估了 Optix 的效率,也或許是我的的姿勢不對,但是這就是我測出來的結果。

○ 視頻剪輯

總之,3D 建模看完了,還是回到 Mac 真正擅長的東西,視頻剪輯上面吧。

祖傳壓力測試,把視頻排排放,看看最多能放多少個視頻才掉幀。如果是 1080P 60 幀視頻,最多能堆 24 個,第 25 個播放三秒左右就會掉幀。

macmini上手教程(吃撐了的MacMini)12

由于 Pr(好像)沒有掉幀就暫停的設置,所以就沒測了,不過以我的 2060 肯定堆不到 24 個,4/5 個視頻堆在一起原分辨率拖動時間軸就已經開始卡了。

而如果是 4K 60 幀的話,最多能堆 13 個,比 Linus 測的 MacBook M1 Max 多一條。

除了這樣壓榨性能之外,正常剪輯基本上不會達到性能瓶頸,無論是回放還是導出,都沒有卡頓,也沒有風扇的狂轉噪音,宛如安靜又全能的美人一般(笑)。

○ 遊戲體驗

當然,談到性能,怎麼能不談遊戲(即使遊戲一直都不是 macOS 的強項)。這裡就不探讨什麼遊戲跑模拟層性能下降的問題了,作為單純湊打遊戲的普通玩家,我隻是想玩我喜歡的遊戲并有良好的遊戲體驗;這次就隻以 CSGO 和 Minecraft 作為測試遊戲,因為這确實也是很多 Mac 用戶經常玩的遊戲。

Minecraft 在如圖所示的設置下:

macmini上手教程(吃撐了的MacMini)13

畫質設定一覽

正常幀數是 90-100 幀,遇到地圖加載時則會掉到 60 幀左右。

macmini上手教程(吃撐了的MacMini)14

幀數左上角

看來... 如果是原版生存,還是可以爽玩的嘛!

但是 CSGO 就沒有這麼愉快了。MC 隻是在地圖加載的時候才會掉到 60 幀,CSGO 幀數浮動很大。以 Inferno 為例,匪家出生點門口是 100 幀,天橋則是 70 幀,在某些特定地點還會掉到 50 幀。

macmini上手教程(吃撐了的MacMini)15

所以想要順利進攻到點内,你要經曆不少的幀數波動。

而幀數波動幅度太大是非常影響類似 CSGO 這種靠反應的遊戲的。

功耗和溫度

雖然性能在各方面表現參差不齊,但是得益于 ARM 架構和各種奇妙優化,功耗和溫度控制得非常優秀。在完全空載的情況下,整機最低 6W。沒錯,和蘋果祖傳充電器差不多。

其他詳細數據可以看下圖

macmini上手教程(吃撐了的MacMini)16

功耗溫度 僅供參考

對比我的 3600,日用單 CPU 都有 20 瓦左右,看來如果整個工作室都換成 Studio 的話,确實能省下不少能源,而且還更安靜更涼快。

值得一提的是,不知道是因為實在是太安靜了,還是蘋果對風扇的調度十分「懶惰」,無論我怎麼跑測試,出風口的風量好像都沒變過,也是一直處于很安靜的狀态。

其他 MacOS 功能

MacOS,或者說蘋果,一直都以自家生态的連續性為賣點之一。而更新沒多久的 Monterey 12.3 也新增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功能:通用控制,即跨設備使用同一套鍵鼠。

macmini上手教程(吃撐了的MacMini)17

iPad 到 Mac

尤其是在網課階段,通用控制會帶來極大的便利。我經常會在 Mac 上截圖老師的課件,然後放到正在做筆記的 iPad 的筆記本上。

macmini上手教程(吃撐了的MacMini)18

Mac 到 iPad

總結

一輪對比下來,其實不難發現,Studio 其實就是為「工作室」,尤其是視頻剪輯工作室打造的。隻要你幹的東西是「蘋果想你幹的」:辦公剪輯生産力,Studio 帶來的快感是你在 Windows 機上無法體驗到的。很多人買 MacBook Pro 然後接上顯示器當主機用,蘋果正是對準了這個市場。相同配置下 Studio 比 MacBook Pro 便宜,而且工作室一般都已有優秀都顯示器,因此如果使用位置相對固定的話,Studio 是不錯的選擇,即使同樣是 M1 Max,也因為散熱更加優秀而有更加好的性能表現。

當然,你要帶着這個東西到處跑也不是不行,這玩意的尺寸和重量比一台稍好點性能的台式機輕便太多(還記得當時深圳一堆人抱着主機和顯示器回家麼,這樣對比 Studio 是不是很輕便 )。

macmini上手教程(吃撐了的MacMini)19

圖源網絡

用 Mac Studio 的時候,無論是噪音表現和實際性能體驗,都給我一直很清爽的感覺,沒有渲染時風扇的轟鳴,有的是流暢的動畫和無縫的生态。可是爽是爽了,卻感覺不夠全面,好像稍微遠離了蘋果想我們走的路線就會表現的不如人意。

我的建議是,如果你很清楚自己是「辦公剪輯生産力,絕對不會打遊戲」的人,并且對 macOS 有所需求或者向往,Studio 或許是不錯的選擇,更加豐富的接口和更好的芯片與散熱,會帶來比 Mac Mini 更好的體驗。但是在現在這個世代,普通消費者很多都希望自己買回來的東西能更全面點,macOS 這種隻在獨特角度突出的産品,恐怕很多人還是會搖頭吧。

macmini上手教程(吃撐了的MacMini)20

Q&A 和個人談

Q:與 Mac Mini 什麼區别?A:Studio 其實可以說是 Mini Pro。所以大概就是性能和接口上的區别。如果追求真蘋果性請等等新的 Mac Pro。Q:能用 WIndows 嗎?A:沒有什麼不能的。但這個價格能搞到台能力更均衡全面的 WIndows 電腦,沒必要,真的沒必要。Q:Windows 換到 macOS 有什麼不習慣的地方嗎?A:熟悉了窗口管理和文件系統之後,感覺沒差,可能是我最近用它都是碼字聽歌剪輯吧,邏輯都沒差太多。Q:一輪體驗之後,有想從 Windows 換到 Mac 的感覺嗎?A;換是不太可能,作為一個 WIndows 長期用戶,對 Studio 的很多地方都感到很驚喜,可是感覺還是不夠全能,所以如果我選的話,我可能還是選 Windows 吧,最多配上 Mac Mini 作為生産力專用工具。參考資料●Mac Studio 拆解 YouTube 原視頻: 油管「Mac Studio FULL Teardown - M1 Ultra chip REVEALED!」●Linus Tech Tips MacBook Pro 測評: 【官方雙語】兩寸長 兩寸強 - 16英寸MacBook Pro評測#linus談科技_哔哩哔哩_bilibili數據測量 @encoresama特别鳴謝 @alexkillers @肉餡馄饨(若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 文章為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酷安立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