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救護理學起源于19世紀南丁格爾時代。
2、1854-1856年英、俄、土耳其在克裡米亞交戰時期,前線戰傷的英國士兵死亡率高達42%以上,南丁格爾率領38名護土前往前線醫院救護,使死亡率明顯下降,達到2%左右。說明有效的搶救及急救護理技術對傷病員的救護成功率是非常重要的。
3、20世紀50年代初期,北歐發生了脊髓前角灰白質炎大流行,許多病人伴有呼吸肌麻痹,不能自主呼吸,而輔以鐵肺治療,配合相應的特殊護理技術,效果良好。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用于監護呼吸衰竭病人的監護病房。
4、60年代,電子儀器設備的發展,急救護理技術進入了有搶救設備配合的新階段。心電示波、電除顫器、人工呼吸機、血液透析機的應用,使護理學的理論與技術也得到相應發展。
5、到了60年代後期,現代監護儀器設備的集中使用,促進了ICU的建立。
6、70年代中期,在國際紅十字會參與下,在西德召開了醫療會議,提出了急救事業國際化、國際互助和标準化的方針,要求急救車裝備必要的儀器,國際間統一緊急呼救電話号碼及交流急救經驗等。
7、我國急救護理事業在早期隻是将危重病人集中在靠近護士站的病房或急救室,以便于護士密切觀察與護理;将外科手術後病人,先送到術後複蘇室,清醒後再轉入病房。以後相繼成立了各專科或綜合監護病房。80年代,北京、上海等地正式成立了急救中心,促進了急診醫學與急救護理學的發展,開始了急救護理學發展的新階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