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來做個的自我介紹:我是來自場橋二小的一名新教師。身為一名新教師,我的教學經驗為“零”。與其說我今天是來評課的,還不如說我是來學習的。能向在場的這麼多資深教師學習,對于我來說是一種莫大的機會和榮幸,我感到非常的可貴。
今天有幸聽到吳老師執教這篇課文,吳老師在課堂中巧妙地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用情,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與學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這節課中吳老師巧妙地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體會思想感情。
1、誦讀質疑法:指導學生讀中感悟,讀中質疑,實現語感積澱,促進學生自悟自得,使學生在聲、樂、情中自主學習。在誦讀中進一步體會人物的内心情感、深刻領悟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品詞析句法:吳老師在課堂中要求學生抓住關鍵詞句來思考,通過細心朗讀,領讀課文語言。
我認為吳老師教學時有很多的亮點和可取之處,在這裡我就簡單地講以下四點:
1、語言優美,導入引人
教學開始,吳老師以一個充滿詩意的名勝古迹——黃鶴樓的同名古詩導入新課。優秀、自然的導入既渲染了濃濃的離别之情,又給人自然、新穎之感,使學生不知不覺中走入文本。同時,吳老師一開始就抓住了此篇古詩課題的兩個難點:一點是朗讀課題的節奏劃分;二點是“之”的理解;并且非常順利地解決了這兩處的難點。
2、品詞析句,感悟真情
吳老師在教學課文時,始終抓住一些關鍵字詞,通過反複品讀、比較、回味來理解課文,體會情感和感受作者用詞之妙。
如抓住第二句的“煙花三月”一詞,提問煙花三月是一種什麼美景?讓學生透過簡簡單單地一個詞感受藏字背後李孟二人那份濃濃的情誼,從而感受人物的内心讀好課文。
在講評《黃鶴樓送孟浩然之》這一首詩時更是抓住“孤帆”、“之”等詞,讓學生理解詩的意思,感悟詩人的心聲。
3、朗讀多樣,讀中感悟
文本是主體感悟的語言材料,對文本語言的感悟首先要由讀來完成。讀是理解、感悟的前提,也是最基本最經常的訓練。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閱讀、積極思考的基礎之上的。教學中吳老師通過讓學生個别朗讀、自由讀、分角色讀、小組讀、配樂讀等不同方式全方位地接觸文本語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