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質量為基礎以創新謀發展?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站在貴州省遵義市仁懷市茅台鎮制高點,順着赤水河畔放眼望去,沿線的酒廠建築,或厚重的歲月感,或煥然的新鮮感,閃耀着貴州茅台70年奮進的印記,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以質量為基礎以創新謀發展?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站在貴州省遵義市仁懷市茅台鎮制高點,順着赤水河畔放眼望去,沿線的酒廠建築,或厚重的歲月感,或煥然的新鮮感,閃耀着貴州茅台70年奮進的印記。
從39名員工、75噸年産能的小作坊,到4萬多名員工、5.6萬噸年産能的千億級大型現代企業,1951年國營建廠以來的70年間,企業的體量實現了跨越式增長。“成長與發展的背後,是質量觀與發展觀的統一,是企業基因與文化邏輯的統合,最終成為引領貴州白酒産業集群化發展的龍頭力量。”茅台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丁雄軍說。
守護質量,永葆匠心
10月10日,一年一度的茅台生産·質量大會舉行。“每年的生産·質量大會,激勵、鼓勵匠人已成為共識。”釀酒師陳羽說,“公司上下尊重勞動、尊重工匠、尊重人才的氛圍濃厚,對一線員工的激勵機制日趨完善,為守護質量營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圍。”
70年來,從建廠之初的“提高質量”,到今天的“質量是生命之魂”,一代又一代工匠傳承的質量匠心文化,已成為企業發展的命脈。
1957年,“茅台酒十四項操作規程”被全面總結出來,在堅守傳統工藝生産的同時,确立了産品質量根基。在上世紀70年代末,公司開始全面推行質量管理活動,形成全方位的質量保障體系,建立了質量評測制度。數十年來,公司的匠人們代代傳承并在技術改進、革新上持續發力,在堅守傳統的同時讓釀造工藝更加科學、更加合理、更加規範。
進入21世紀,公司提出“四個服從”——成本服從質量、産量服從質量、效益服從質量、速度服從質量,無論是企業戰略還是生産執行,都以質量為核心。
2020年,公司提前實現銷售額的千億目标,大質量管控也向全公司覆蓋。如今,29個制酒車間、7個制曲車間以及勾貯、包裝、供應等重要環節,共設立了39名質量專員、13名質量督導員、近300名專職檢驗員和2300餘名兼職檢驗員。
增産擴能,穩步提升
9月24日,走進茅台新廠第三十車間,各班組正在精耕細作,忙得熱火朝天。2021年度第七輪次即最後輪次生産已近尾聲。
作為單項投入較大的工程,6600噸茅台酒技改工程于2020年9月完工進行試生産,當年10月17日全面正式投産。時隔一年,這裡終于進入收獲的階段。正是基于這一技改工程的新增産量,公司的增産擴能目标才能順利實現。
70年來,每次産能提升,首先要确保生産品質,同時還要充分考慮生态環境的承載力和資源要素的匹配度。每一步,都科學審慎、積極穩妥。
“1978年改革開放之前,公司始終處于虧損狀态,酒産量一直很低。1978年是一道分水嶺,公司不僅扭虧為盈,還實現了千噸生産目标,此後開始進入快速發展期,1986年就已實現2000噸産能。”公司前總工程師呂雲懷回憶說。
2001年,茅台集團成功上市,酒類産銷量進入高速發展階段。2003年,産能首次達到并超過1萬噸。随後公司展開新一輪技改擴産規劃,至2020年,實現産能1萬噸到5萬噸的飛躍——實現這一目标,從論證到實施投産、達産,時間跨度10餘年,這充分印證了科學審慎的産業發展觀。
為主動适應市場新變化新趨勢新需求,公司積極建立并完善現代營銷體系,推動銷量規模化發展。産能推動、渠道推動和品牌推動之後,茅台酒、系列酒經銷商已達2000多家。2020年,公司正式邁上“營業收入千億元、股價超千元、市值過萬億元”的新台階。
雙輪驅動,數字賦能
2020年以來,以加強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建設為主線,公司全面展開“對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
一系列提升行動中,基于信息技術與生産經營管理深度融合的“智慧茅台”建設,從未來視角出發,為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極。2020年8月,建設按下全面實施的啟動鍵。根據規劃,公司将建成由集團管控中心、營銷中心、産供銷協同中心、園區管理中心、數據中心等5個智能運營中心組成的“大腦”,建成與數字化時代相匹配的企業治理體系。部分項目建設已在今年取得階段性成果。
2021年,貴州省再次明确了貴州新型工業化背景下茅台高質量發展的重任和使命,發揮其優勢,打造貴州醬酒品牌梯隊,全力推動特色優勢産業提質升級,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
在2021年9月貴州茅台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上,公司明确了新時期高質量發展道路,從願景規劃、綠色生态、改革創新、文化賦能、環保安全等5個方面描繪了發展方向和重點。
“面向未來,走好高質量發展道路,按照聚主業、調結構、強配套、構生态的發展思路,要着力把茅台打造成為世界一流的上市企業。”丁雄軍表示。
《 人民日報 》( 2021年11月16日 14 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