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部冤獄案發生後,康熙皇帝親自前往法場營救張五哥。想想古來的皇帝就算再怎麼仁德,也很少有這種為一個頂包案件親自到法場“作指示”的皇帝。所以,這看似一起并不複雜的案子,但昭示着非凡的意義。不管怎麼說,大清入關七十多年來,這是第一起扯到刑部,相當于部委級别的冤獄案。大清的江山和占據人口90%的漢人才剛剛“塵埃落定”,統治階級才剛剛得以修整養民,需要正面的輿論和意識形态來強化引導和治理。
《雍正王朝》劇照
康熙皇帝的這一舉動,具有明顯的政治目的:他希望通過這件冤獄案,在吏治的整頓上有所突破。然而,具有敏銳政治洞察力的邬思道,卻看出了更深層次的東西:刑部冤獄案牽連着皇太子胤礽,這就意味着牽連着大清的國本,國本要是不清,就意味着儲位的穩定,故而康熙皇帝的政治意圖,可能會演變成新的奪嫡鬥争,而此時此刻的四爺胤禛,剛剛受到康熙皇帝的批評不久(追讨國庫欠款),在諸王大臣的眼裡還受着太子的庇護,剛直的四爺胤禛在不徇私情的情況下,勢必親自撬翻太子胤礽,這等于自己拔掉身後乘涼的大樹,結果是腹背受敵,不得善終,康熙皇帝又如何看待這樣一位皇子呢?沒有康熙皇帝的支持,你就算用盡世間一切手段,又怎麼能在儲位的争取上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聰明的老四胤禛采納了邬思道的建議,不過他做得更絕,先是應下了查案的差使,然後将自己整傷風了,間接拒絕了這件差使,算是給康熙表了個态:不是我不願意應差,确實是事出有因。從而将自己從主動轉向被動,康熙也沒有法子。這是胤禛的狡猾之處,以退為進,作壁上觀。若從心論,如何不是一個更為活脫的老八?
《雍正王朝》劇照
在老八胤禩接手刑部冤獄案之後,和老十三共同審理案件,他做得很好,很得體,井井有條。難道老八胤禩不知道此案牽涉到太子,牽涉到國本?他當然知道,所以他才繞過老十三,誘審肖國興,讓肖國興出賣太子。随後,連夜将肖國興的口供呈給康熙皇帝。
胤禩的作法到底錯在何處,被康熙皇帝以“其心可誅”總結評價?
這就是邬思道當初點出的“難點”問題,儲君與皇帝雖還是君臣名分,但卻與臣子有别,你要在背後戳他的背脊,不就是在戳皇帝本人的背脊嗎?康熙皇帝一生自傲自負,怎麼能輕易忍受如此對待。胤礽,可是他親自冊立的儲君啊,這是打臉皇帝的決策,是對皇帝的否決啊。
但是老八胤禩所做的程序并不錯,并且他做得很得體,正是因為牽連到太子,所以他才獨自連夜呈報康熙皇帝,将所能擴散的負面信息減少到最低,看起來,他正是為了維護皇室,維護康熙皇帝才如此行事。所以,康熙皇帝唯有嘉獎晉升他的爵位以示表彰。
《雍正王朝》劇照
但是,知子莫如父。盡管老八胤禩用正确的方法查出了太子的“把柄”,但是康熙皇帝知道這是老八有意借着刑部冤獄案撬翻太子,所以“其心可誅”。這樣的事情對于老八而言,是留不下把柄的,你沒有任何理由否定他的做法正确與否。相反,他第一時間将肖國興的供狀交給康熙皇帝處理,是做得相當到位的。
如果該案由老四胤禛來審理,依着老四的性格,必定查個底兒掉,那麼肖國興依然會供出太子胤礽的事。如此,肖國興的供詞就成為一個“燙手山芋”,隐瞞在手,其罪更大。那老四胤禛唯一可做的同樣是第一時間呈報康熙皇帝處理。這樣,也會招緻康熙皇帝的忌憚,以為老四胤禛也是沖着撬翻太子而去的,那就在康熙皇帝心裡失分了。
《雍正王朝》劇照
這件事處理起來确實很難,老八想不到的是,他自己在康熙心中的“畫像”:一個陰險且沖着奪嫡去的最大的不安分份子。老四胤禛則是一個為君分憂的有為皇子。所以,老四要真的接手刑部冤獄案,未必如同邬思道所言,這一切皆取決于皇子在康熙皇帝心中的最終“畫像”。隻是因為當時老四背景尚淺,寄宿太子名下,唯有以“避”之方能化繁為簡,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所以,對于刑部冤獄案,看起來也隻是老八胤禩繞過老十三誘審肖國興有點陰損,但是事實上肖國興也經不起老四胤禛的審理。老八在這一案件的整個處理過程中是沒有犯錯的,且做得十分得體。無奈,老八胤禩在康熙皇帝心中早已成為奪嫡分子的“畫像”,成為他“其心可誅”的根由。既然案件處理本身沒錯,康熙皇帝又有何理由圈禁老八呢?
老十三胤祥遭受圈禁,第一次是一廢太子期間,在理藩院有過短暫的關押,第二次則是二廢太子後,長達十年的圈禁。
《雍正王朝》劇照
第一次,是因為八大山莊事件中,老十三為老四避險,和太子胤礽交往,但是這個短暫的關押對老十三影響并不大,不久康熙皇帝還對他進行了表揚,賜予貼身玉佩,放了他。
第二次,則是因為刺殺鄭春華。關于鄭春華的事康熙一直諱莫如深,早就知道後來的一切,老十三要是真的殺了鄭春華,也許還沒事兒,正是因為他沒有刺殺鄭春華,康熙皇帝才對他進行了圈禁。所以,所謂暗殺鄭春華,隻不過是康熙皇帝的一個由頭,他圈禁老十三的真正目的在駕崩的當晚,對老四胤禛已經說得非常明白了,就是磨煉鍛造他。
前面說過,康熙皇帝對待皇子們的态度最終取決于皇子們在他心中的“畫像”:老大胤褆簡單粗暴,對奪嫡是赤裸裸的,必将最終失敗,所以一廢太子就給他永久圈禁了,也算是保護了他;皇太子胤礽不修德,賣官鬻爵,與庶母私通,不是仁君之選,所以才有兩次廢立,最終被廢;老三胤祉工于詩書,沒有皇帝的氣度,故有申斥但也無妨;老四胤禛,性格雖然急躁,但是能為朝廷和皇帝分憂,剛毅耿直,是默定的儲君人選;老八胤禩雖寬仁卻縱容廢弛,奪嫡之心昭然若揭,不是儲君之選,老九老十不過老八的附庸而已;老十三是“俠王”,血氣方剛,心底光明,但是缺乏磨煉,是老四的好幫手;老十四胤禵氣度不凡,但卻器量狹窄,難堪大任......
康熙皇帝對皇子們的“畫像”決定了他對皇子們的态度,對于皇子們的處理,同樣出于他内心的這種“畫像”。
《雍正王朝》劇照
那麼既然已經“畫像”,為什麼康熙對赤裸裸奪嫡的老八胤禩打而不滅,卻對心底光明的老十三胤祥進行圈禁呢?簡單來說,是以下原因。
康熙晚年最頭痛的就是“九子奪嫡”,皇太子胤礽在的時候,尚且你争我奪,皇太子被廢之後,更是呈白熱化狀态。皇帝有一招“帝王之術”叫制衡,明珠索額圖朋黨之争的時候,這種制衡表現得尤為突出,皇帝成為鹬蚌相争的受益人,自然能夠更好的駕馭朝政。這種“制衡術”同樣适合于九子奪嫡。
皇太子胤礽在的時候,大爺黨、八爺黨成為制衡太子黨的立面。老大圈禁後,太子最終被廢後,八爺黨一黨獨大,康熙皇帝頭更疼了,于是借助西藏叛亂,将老十四胤禵分離出來,加封大将軍王,以此來制衡八爺黨。因為老四胤禛的“畫像”最終為儲位繼承人,所以當滿朝的目光都聚焦到八爺黨和大将軍王身上的時候,老四安然無恙的被保護。
《雍正王朝》劇照
當所有人都回過味來的時候,老四胤禛已經登基了。所以,對明顯“其心可誅”的老八胤禩,康熙皇帝選擇打而不滅,就是樹立一個“标靶”,轉移奪嫡目光,來保護真正的繼承人胤禛。對于老十三,圈禁既是對他的保護,也是對他的磨煉,最終目的也是為胤禛留下一個得力的幫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