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行走在一線的院士專家

行走在一線的院士專家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2 19:20:32

行走在一線的院士專家?中新社合肥10月6日電 題:八旬院士施蘊渝:躬耕科研六十餘載 教學相長半世紀,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行走在一線的院士專家?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行走在一線的院士專家(八旬院士施蘊渝)1

行走在一線的院士專家

中新社合肥10月6日電 題:八旬院士施蘊渝:躬耕科研六十餘載 教學相長半世紀

作者 吳蘭 儲玮玮

無論春秋或酷暑,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簡稱“中國科大”)校園裡,常會見到一位騎着電瓶車的“拉風”老太太。

她,就是施蘊渝,分子生物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她,在中國國内率先開展了蛋白質結構與功能的計算生物學研究;她為中國結構生物學的發展和人才培養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如今,盡管已經是八十高齡,她依舊熱衷“科研 教育”事業。

“我年紀大了,學習新知識肯定不如年輕人學得快,學得好。所以能和實驗室年輕同事在一起,和學生在一起,向他們學習,我很快樂。”她介紹說,每天來實驗室,開啟“快樂學習”的一天。

開啟生物情緣

1942年4月,施蘊渝出生于重慶。父親施士元是第一屆清華大學物理系學生,是居裡夫人指導的物理學博士,是中國核物理學和核物理高等教育的開創者、奠基者。

1960年,施蘊渝以優異成績考入中國科大,開啟了自己與生物物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不解情緣”。當時,中國老一輩科學家錢學森、華羅庚、嚴濟慈、郭永懷等都親自給該校學生上基礎課。

施蘊渝切身感受到老一輩科學家身體力行的科教報國情懷,也點亮了她的科教夢想。

得益于在校期間紮實的學習,在此後科研生涯中,盡管前沿科學在不斷發展,面對不同的交叉科研内容,施蘊渝都能從容面對。

1979年至1981年期間,施蘊渝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前往意大利羅馬大學物理化學系和CNRS結構化學實驗室進修,從事計算生物學研究和結構生物學研究。

當時對施蘊渝來說,出國時是“兩眼一抹黑”,但是在羅馬大學的兩年裡,開闊了眼界,了解了國際前沿,也讓她漸漸了解了什麼是科研,該怎麼去做科研。

1986年,中國啟動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中國科大生物系當年争取到三項“863”計劃項目,包括施蘊渝牽頭的蛋白質分子設計項目。

經過多年努力,由施蘊渝主導的“生物分子結構與動力學的計算機模拟”獲1996年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二等獎和1999年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

1997年,施蘊渝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甘為人梯育後生

施蘊渝不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學家,也是一名心懷大愛的老師。

1998年,施蘊渝擔任中國科大生命科學學院首任院長,領導建立了中國科大的結構生物學實驗室,在計算生物學方面深入開展了與蛋白質分子設計及藥物設計有關的基礎理論和方法學研究。

她在培育學生的過程中,還積極創造條件,将學生送到國際一流的實驗室鍛煉學習。談及最開心的事,施蘊渝回答說:“看到學生們學成歸來,是一生中最開心的事。”

每當學生畢業離校時,施蘊渝都會寫上一句寄語:“我們要仰望星空,腳踏實地,與愛同行,努力奮鬥,追求卓越,激流勇進。”

如今,依然可以在辦公室和實驗室裡看到施蘊渝忙碌的身影。

施蘊渝說:“科學的道路、人生的道路從來就不平坦,會遇到各種困難,但我們要努力攀登科學的高峰,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找到我們人生的快樂與幸福。”

而在生活中,她不僅琢磨出一套養生食譜,還幾十年如一日堅持鍛煉。她說:“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比什麼都重要,這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完)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