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唱腔。川劇由昆腔、高腔、胡琴、彈戲、燈調五種聲腔組成。其中,除燈調系源于本土外,其餘均由外地傳入。這五種聲腔和為五種聲腔伴奏的鑼鼓、唢呐曲牌以及琴、笛曲譜等音樂形式。
2、行當。川劇分小生、旦角、生角、花臉、醜角5個行當,各行當均有自成體系的功法程序,尤以小生、小醜、旦角的表演最具特色,在戲劇表現手法、表演技法方面多有卓越創造,能充分體現中國戲曲虛實相生、遺形寫意的美學特色。
3、服飾。川劇戲裝有很多種,蟒袍、靠子、官衣、褶子等,都對應有相對固定角色,什麼角色穿什麼衣服,有嚴格講究。劇團曆來對戲裝都有嚴格而細緻的分類,有所謂的“大衣”櫃和“二衣”櫃。大衣,就是劇中帝王将相、娘娘嫔妃、内閣大臣等所穿的服裝,有蟒袍、官衣、藍衫等;二衣。
4、妝容。川劇演員在演出前,要在面部用不同色彩繪成各種圖案,以展示人物的身份、形貌、性格特征。曆史上川劇沒有專職的臉譜畫師,演員都是自己繪制臉譜。在保持劇中人物基本特征的前提下,演員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創造性地繪制臉譜,以取得吸引觀衆注意的效果。
5、樂器。川戲鑼鼓,是川劇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使用樂器共有二十多種,常用的可簡為小鼓、堂鼓、大鑼、大钹、小鑼(兼鉸子),統稱為“五方”,加上弦樂、唢呐為六方,由小鼓指揮。這是去農村演出的輕便樂隊。鑼鼓曲牌有三百支左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