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人和人之間真的有深仇大恨嗎

人和人之間真的有深仇大恨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21 22:43:28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第十部》(67)

我們還需要愛與恨嗎?

愛與恨是人間最普遍的情感,我們用愛與恨來對待彼此,用愛與恨來分别對待他人。給某些人以愛,給某些人以恨,或者就是同一個人,此時愛,彼時恨,愛了又恨,恨了又愛,或者一部分是愛,一部分是恨。然而,什麼人該愛?什麼人該恨?愛是什麼關系?恨又是什麼關系?不要以為愛和恨非常簡單,也很容易選擇,事實上,正是由于愛恨交織、愛恨難擇、愛恨矛盾……等等情感與行為的現實反映,才組成這個複雜的人間世界,就因為人間愛與恨的對立與轉換,才演繹出多少人間的悲喜劇。我們一直在呼喚愛,以為愛就是人間美好關系和美好生活的來源,殊不知,愛會制造恨,因為愛與不愛的選擇必然導緻恨的産生,所以,有愛必有恨,因愛而生恨,人間隻有愛沒有恨,可能嗎?

人和人之間真的有深仇大恨嗎(人間關系即将大變)1

愛是什麼?是主體與對象的特殊關系,是人與物和人與人的特殊關系。為什麼需要在一般關系上再建立一種特殊關系?也就是說,人與人的關系為什麼要分出親疏遠近和愛與不愛?愛與不愛的選擇标準是什麼?為什麼不給予所有的物與人以愛?為什麼要愛?愛的動機是什麼?愛是出于利他還是利己的目的?愛是人間最複雜、最暧昧、最含混的情感,人們對愛的理解既主觀又片面,愛與恨因此釀成了人間最大的禍患與最深的苦難。

人為什麼有愛的情感和行為發生?這顯然是生命倫理的産物,因為生命的獨立性導緻個體彼此沒有倫理理念上的溝通渠道,生命倫理的競争關系從存在原理上就永遠隔離了人與人的親密關系,人與人不可能無條件相通,因此人與人的基本關系即普遍關系被生命倫理界定。所以,人的重要聯結必須要依賴特别的通道或特别的關系,于是,以血緣親情為紐帶的關系就成為普通生命關系以外的特别關系。由親情延伸出來的愛也就成為聯結人的特殊方式,這是對于生命倫理原則的一種彌補性措施,人與人通過親情關系或者愛的方式進行特殊狀态的溝通,這種特殊的方式對社會一般性人間關系造成了強烈的沖擊,事實上造成了人間關系的混亂。這就是說,我們該維持人與人的正常秩序還是該維持人與人的特殊秩序?人與人的分别和差别由此産生。愛就像一條無形的界限,将人隔離開來。愛與不愛,愛的特殊性是對人間正常秩序的破壞,愛之内和愛之外的人被無形的鴻溝隔開,而愛無法成為普通規則,因為生命的競争與愛會産生矛盾。愛在生命倫理中不可能成為基本關系,在愛的關系中生命競争原則不可能實行。所以愛隻能在生命倫理以外以特殊的方式存在,這種特殊方式對普通方式的破壞性可以想象,而愛這種方式對人們精神意識和心理情感的隐形傷害至今被我們刻意忽略。

人和人之間真的有深仇大恨嗎(人間關系即将大變)2

在生存紀元,我們離不開親情與愛,那其實正是對人間普遍關系的否定,如果人們能在人與人的基本關系即普通關系中得到全面的無障礙溝通,我們為什麼還要在特殊的親情與愛中去實現人的親密關系?如果愛是最基本最需要的人間關系,它為什麼不成為人們的普通關系?其結果顯然是:正因為人間無愛,我們又必需要愛,所以我們才強調愛,也隻能用特殊的方式來維持稀缺的愛。

人類進入到感知紀元,我們還需要愛嗎?在感知存在以及感知倫理關系中,愛還有用嗎?感知社會中,生命概念和生命倫理已經不複存在,人與人不存在競争關系,感知關系使人與人互為感知對象,感知互動使人與人的親密關系成為最基礎的最普遍的人間關系。因為感知愉悅的共同目的聯結起每一個人,共同的感知利益使人們變得親密無間,在這種存在狀态下,親情與愛已經失去了意義,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在親密無間的感知互動關系以外再保持其他狀态的關系。在感知關系中,人與人不再有任何分别與差别,他人就是寶貴的感知資源,人與人之間的感知關系遠遠超過了親情與愛。因為感知愉悅人們互相需要,人與人在一起就是共創愉悅的過程,社會與人的交往才使愉悅有可能發生,而愉悅正是人與人相處的良好狀态。

人和人之間真的有深仇大恨嗎(人間關系即将大變)3

這跟生存社會的人間關系截然不同,人是從與他人的感知互動中獲得存在感,而不是與他人的生存競争中取得存在感。人與人最簡單最直接的感知關系就是最高的親密關系,而感知關系就是最普通最基本的人間關系。在感知關系中,人與人再也不可能發生分離與分裂,因為不符合存在目的的要求,人間再也沒有愛與恨發生,因為愛與恨都失去了存在意義。(接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