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音希聲比喻推崇自然的、而非人為的人品,本意是越好的音樂越悠遠潛低,越好的形象越飄渺宏遠。越是大的成就往往越穿透悠遠,越是大氣度的往往越包容萬物。
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一章:“大方無隅,大器免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這是由老子提出的中國古代文學理論中的一種美學觀念,意在推崇自然的、而非人為的美。”
老子《道德經》提出的“大音希聲”的觀點受到琴人的一緻推崇,其思想被阮籍、嵇康、白居易、周敦頤、徐上瀛等人吸收、發展,在音樂審美上形成對“淡和”之樂的崇尚;“大音希聲”的思想則為陶淵明、白居易、薛易簡等人所繼承,使崇尚“希聲”之境成為衆多琴人追求的目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