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馬季趙炎經典相聲作品

馬季趙炎經典相聲作品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3-31 12:03:18

今年是著名相聲演員趙炎從藝50周年。11月30日,中國廣播說唱團舉辦了趙炎藝術成就研讨會以示慶賀。姜昆、李金鬥、李增瑞、李立山、李國盛等相聲名家,及趙炎的衆位弟子等集體出席,表達對這位馬季先生的高徒、《五官争功》和《吹牛》等著名作品表演者的敬意。

“當下網絡直播相聲很熱鬧,我不排斥網絡直播這一方式,隻是這缺少與觀衆互動的單向表達方式我不太适應。”12月10日,趙炎接受北青-北京頭條記者采訪,談到當下相聲生态時如是說。1951年出生于北京的趙炎寄語青年演員:要有工匠精神、幹一行愛一行,要有精益求精、認真負責的态度,這樣最終才可能在專業領域做到出類拔萃。

馬季趙炎經典相聲作品(相聲演員趙炎從藝50周年)1

談網絡直播:警惕幻想一夜暴富、唯流量是論

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尤其是前半年,相聲演員們無法開展線下演出,網絡直播說相聲因此勃興。對于這種新業态,趙炎表示他早已注意到這一點。“尤其是馮鞏老師,付強拽着我弄,我倒不是排斥網絡直播這一方式。隻是這缺少與觀衆互動的單向表達方式我不太适應。”

他還稱,如果說侯寶林大師是廣播的時代,那麼他的師父馬季、師兄弟姜昆、還有他則都主要是通過電視來表演相聲。現在網絡直播時代,自媒體鋪天蓋地,他真有點不太了解、有點代溝,感覺落伍了。

“現在網絡直播很熱鬧,也很喧嚣。 年輕人學習新鮮事物能力很強,動作也很快,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要警惕幻想着一夜暴富、唯流量是論,最終還是要靠紮實的相聲基本功來赢得觀衆的掌聲和笑聲。”趙炎說道。

馬季趙炎經典相聲作品(相聲演員趙炎從藝50周年)2

談基本功訓練:要有工匠精神 知道什麼是紅線和底線

當下青年相聲演員如何才能打下紮實的基本功?在趙炎看來,相聲講究說學逗唱,基本功過硬,就是貫口、單口、對口、群口相聲都得會,尤其是唱這一塊,包括太平歌詞,還有京劇。“你要正着唱,要外行内行都認可。這就得看你的腔是否嚴格按着标準來。還有一種是歪着唱,隻需逗樂觀衆就行,這個不需要太高的技術。”趙炎說道。

趙炎還表示, 青年演員要有工匠精神、幹一行愛一行,要有精益求精、認真負責的态度,最終才可能在專業領域裡頭做到出類拔萃。另外青年相聲演員在舞台上演出,要自律,要尊重藝術,知道什麼是紅線、什麼是底線。

“以前我們在電視上說相聲的時候,大家心裡都有底線的,就是涉及家庭倫理的包袱,還有互相占便宜的、嘲諷殘疾人的絕對要廢棄,要追求幹淨、清新、高雅的相聲藝術,要有所追求與取舍。現在我發現一些嘲諷殘疾人的包袱出現了,這個要被禁止才對。”趙炎說道。

馬季趙炎經典相聲作品(相聲演員趙炎從藝50周年)3

談内容創作:一個好的相聲節目必須要有好的生活基礎

談到有關相聲内容的創作問題,趙炎表示,在他年輕時,一年到頭有三分之一時間是在舞台演出,另有三分之一時間是在深入生活搞創作。那時,他所在的中國廣播說唱團在全國有山東煙台、湖南桃源、河南許昌等多個生活基地。在那裡,他和同事們一邊深入當地百姓生活,一邊尋找創作素材。

“當時桃源是全國農業學大寨的典型, 煙台有幾個全國勞模,我們本着這個目的去采風,創作了多部脍炙人口的歌頌體的相聲作品。”趙炎說道,現在一些年輕人不願意在生活當中搜集素材,在電腦上粘貼複制一些素材、修改一下一個作品就誕生了。這樣的作品缺乏生活基礎,沒有營養。

在趙炎看來,一個好的相聲節目必須要有好的生活基礎,他還列舉了他比如他和老師馬季表演的相聲《吹牛》,創作源泉就是在改革開放大背景下來内地做生意的港商:他們有的在踏踏實實地誠信經營,也有一些是皮包公司的老闆,整天不着調地自我吹噓。《吹牛》諷刺的正是這些亂象。

此外,趙炎認為,好的相聲要學會觀察生活。比如,他跟老師馬季演的《五官争功》,就是認真觀察生活的結果,“采用拟人化的表現形式,顯得生動自然又妙趣橫生”。與此同時,《五官争功》也體現了相聲創作“藝無止境”的特點,“一開始是對口相聲。馬季一個人同時扮演鼻子、耳朵,嘴巴,演不過來,很累;我幫他分飾了幾個器官,也不行。後來随着馮鞏、王金寶、劉偉的加入,我們一人演一個器官,變成了群口相聲。這樣的結構安排讓主題更加鮮明。”趙炎道。

馬季趙炎經典相聲作品(相聲演員趙炎從藝50周年)4

憶恩師馬季:他讓我懂得了什麼叫做戲比天大

采訪中,趙炎告訴北青-北京頭條記者,他能有今天的成就,與師父馬季的辛苦栽培分不開。在他的印象當中,馬季是一個比較低調,淡泊名利的人。“他其實不太喜歡相聲業内那套舊的拜師江湖學藝的規矩。總說都新時代了,大家在一塊演出是亦師亦友、相互尊重與學習的關系。所以他在圈子裡人緣很好,為人很親和。”

最讓趙炎難忘的是,馬季母親在北京家中病逝時,他們都在上海演出。在主辦單位的一次次苦苦哀求下,馬季為了不讓觀衆失望,信守諾言,堅持演完三場表演,才飛回北京料理母親後事。“我當時就在旁邊觀察着馬季老師,他在台上演出,心裡卻在流淚。他讓我懂得了什麼叫做‘戲比天大’,他為我們相聲人樹立了典範。”

文/北青-北京頭條記者 張恩傑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