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包肉,原名鍋爆肉,是一道東北菜,光緒年間始創自哈爾濱道台府府尹杜學赢廚師鄭興文之手。成菜後,色澤金黃,口味酸甜。
清朝,旗人鄭興文6歲随父來到北京,漸漸對廚藝産生了興趣,後拜淮陽菜傳人陳才保門下。1907年,鄭興文到哈爾濱濱江道衙門,當上官廚,給道台杜學瀛料理膳食。道台府裡經常會宴請國外賓客,尤其是俄羅斯客人。由于外國人喜歡吃甜酸口味。杜學瀛就命府内廚師變換菜肴口味。鄭興文就把原來鹹鮮口味的“焦燒肉條”改成了酸甜口味的菜肴,這一改使哈爾濱成為鍋包肉的起源地。
這道菜讓俄羅斯客人非常喜歡,每次吃飯都要點這道菜。由于用急火快炒,把鐵鍋燒熱,把汁淋到鍋裡,浸透到肉裡,所以起名叫“鍋爆肉”。俄羅斯人發“爆”音為包,時間一長,“鍋爆肉”就演變成為“鍋包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