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南京是中國四大古都,也是首批國家曆史文化名城8月11日,在南京市委市政府舉行的 “奮進新南京,建功新時代”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文化強市專場,記者了解到,近十年,南京加大文化事業發展力度,加快推進文化産業和旅遊産業深度融合,實現了南京文化軟實力、旅遊吸引力和城市影響力全面提升,文化強市的“交響樂”在南京奏響,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南京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南京是中國四大古都,也是首批國家曆史文化名城。8月11日,在南京市委市政府舉行的 “奮進新南京,建功新時代”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文化強市專場,記者了解到,近十年,南京加大文化事業發展力度,加快推進文化産業和旅遊産業深度融合,實現了南京文化軟實力、旅遊吸引力和城市影響力全面提升,文化強市的“交響樂”在南京奏響。
基層基礎文化建設不斷提升
文化強市的基礎是文化建設,但文化建設的重點和難點在基層。為加大基層文化設施建設,十年間,覆蓋城鄉的四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基本建成。目前,南京市文化館和金陵圖書館均為國家一級館;12個區共建有文化館12個、公共圖書館13個;全市101個街鎮全部建有綜合文化站,1214個村(社區)實現了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建成24小時自助圖書室88個,44個空間被确定為“江蘇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間”打造對象。2018年開始運營的“書服到家”南京共享圖書館項目,為百姓帶來家門口的“雲上”圖書館,是全國圖書館界首創。
2016年,南京市文化惠民“百千萬工程”成功創建為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示範項目;2019年,江甯區成功創建為第三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示範區;市本級及高淳區、建邺區創建成為江蘇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自2017年開始,南京持續舉辦公益演出政府采購會,打造全新的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平台,實現了公共文化産品供給和群衆文化需求的精準對接。
此外,十年間南京“博物館之城”建設成效顯著,新增登記備案的博物館25座,總數達到65座,其中,國有博物館45座,非國有博物館20座。目前,南京共有一級博物館5座、二級博物館4座、三級博物館6座,長江文化博物館、南京考古陳列館、市博物總館新館等一批文博場館的新建也在積極推進。博物館已日益成為向世界講好南京故事的城市名片,推動了城市首位度顯著提升。
文化強市構想逐漸實現
從2016年成為國家首批文化消費試點城市,到2020年成為首批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再到2022年入選文化産業和旅遊産業工作督查激勵地方名單,南京正由文化資源大市向文化産業強市絢麗蝶變。
記者了解到,十年間,南京不斷更新文化産品項目,江蘇園博園、金牛湖野生動物王國、牛首山金陵小城、華僑城歡樂谷、浦口老山生态旅遊體驗園(龍之谷)、溧水無想水鎮陸續建成開業。高等級旅遊景區、度假區等産品建設增長迅速,截至2022年6月,全市3A以上旅遊景區52家,省級(含)以上旅遊度假區6家,國家級旅遊休閑街區1家,省級旅遊休閑街區1家。目前,南京共有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2個,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6個,全國鄉村旅遊重點鎮2家,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7家,省級鄉村旅遊重點村13家,數量名列全省第一。
在發展“文化 ”産業時,南京積極探索消費創新,建立南京智慧文旅綜合管理與服務平台,形成劇目優選、C端直補、B端結算的演出領域南京消費新模式。夫子廟步行街入選首批國家級旅遊休閑街區,夫子廟—秦淮風光帶、長江路、熙南裡曆史文化休閑街區入選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南京秦淮特色文化産業園已被列入國家級文化産業示範園區創建單位。
文化傳播的品牌影響更加彰顯
文化興,則城市興。文化強,則南京更強。目前,文化産業已成為南京轉型跨越發展的強大引擎。數據顯示,南京文化産業連續多年在省對市高質量考核中位居全省第一,2021年文化産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産總值比重達到6.5%。截至2021年底,全市規模以上文化企業1840家,市級以上各類文化産業園區(基地)145個,初步形成集聚效應。
為彰顯文化傳播的品牌影響力,南京參與舉辦4屆“一帶一路”青年創意與遺産論壇,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青年、媒體與智庫等領域的文化交流與合作,推動了文化交流互鑒和南京城市形象傳播。同時,南京開展了對外文化交流活動,執行文旅部“歡樂春節”“部省合作”文化交流任務,組派藝術團參加重大文化外交活動,開辟南京文旅境外推廣中心,在全球各大社交媒體開通主題賬号,全面展示南京文化旅遊魅力。
此外,2019年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文學之都”以來,南京連續實施文學作品翻譯資助計劃,打造國際駐地作家線上交流平台,該平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作為經典案例向創意城市網絡推廣。去年年底,南京入選“中國國際傳播綜合影響力十大先鋒城市”。
江蘇經濟報記者 張韓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