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孔子的家族世代都生活在魯國

孔子的家族世代都生活在魯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4 21:23:05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孔子的先祖是宋國的貴族。父親名叔梁纥。(叔梁為字纥為名),是當時魯國有名的武士。母親顔氏出身貧寒。孔子從小跟随母親生活,由于家境貧困和出身微賤,很被人瞧不起。為了謀生,他不得不早早踏上社會,先後給人放牧,看守糧草、管理糧倉和牧場,甚至當過替人辦喪事的吹鼓手。這些卑賤的經曆使他老人家直到晚年談起來,還時常有些臉紅,後來孔子回憶說:“我年輕的時候生活艱難,所以會幹些粗活兒”。

孔子的家族世代都生活在魯國(孔子的先祖是宋國的貴族)1

在孔子的少年時代,對他成長産生重大影響的有兩個因素,一是特殊家庭造就的坎坷經曆,二是魯國特殊的禮樂文化環境。

“禮”就是“周禮”。武王滅商,建立了周王朝。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吸取殷商滅亡的教訓,推行“以仁德治理國家,重視賢良人才”的方針,建立了從天子到一般官員的等級制度,這種等級制度就是“周禮”。

魯國是保留“周禮”最好的地方,孔子自小受到周朝傳統文化的影響,對各種儀式非常感興趣。他雖然好學,但在當時,像他這樣身份的人是不能參加正規學習的,于是隻好走自學的路。15歲以後,他一邊謀生,一邊到處向人求教。

魯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17歲的孔子遭遇了人生又一大不幸:含辛茹苦養大自己的母親去世了,他成了凄苦無依的孤兒。

同年,魯國的大臣季孫氏準備宴請讀書人。季孫氏在魯國位高權重,幾乎掌握了魯國一半的百姓和土地。孔子這時還很年輕,認為自己讀書這麼多年也算是個讀書人了,便在沒有接到正式邀請的情況下,冒然前去參加了宴會。結果,現實是殘酷的,孔子剛邁入宴會的場地,季孫氏的一位家臣就不客氣的對他說道:“在場的都是主人邀請的貴族,你還是趁早離開吧!”

孔子的家族世代都生活在魯國(孔子的先祖是宋國的貴族)2

宴會上的羞辱讓年輕的孔子深刻的體會到了世态的炎涼,也讓他清醒的認識到自己所處的社會地位。要想跻身貴族,他還必須更加勤奮。出人頭地的念頭,支撐他不斷的努力,從20歲到30歲,孔子将主要精力都用來讀書學習,廣泛閱讀了魯國的典籍,與此同時,他還下了很大的功夫學琴、學“武”。據說孔子射箭的水平非常高超。

孔子發奮自學的目的原本是想擠進統治階層,當官從政。但那時實行的是“世卿世祿”制,也就是說當官的可以把官位傳給兒子,世世代代都可以做官。孔子雖然有學問,但出身低賤,做官自然無機會。所以他決定走“曲線從政”的道路,他創辦私立學,廣收門徒、開始講學,為了擴大社會影響,開始了教育家的生涯。

孔子的家族世代都生活在魯國(孔子的先祖是宋國的貴族)3

孔子主張對不同的人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不分高低貴賤,對所有人都應一視同仁,等等。

他最初辦學時學生非常少,但在魯國卻是件新鮮事,特别是對那些無處求學的平民來說,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他們紛紛前來做他的弟子。他教的内容,不少是當時做官必須懂得的禮儀,所以引起了一些貴族的注意和支持。連魯國的貴族也來拜他為師。這下孔子頓時身價大增。不久,他就受到魯莊公的格外照顧,允許他去洛陽參拜周天子。孔子大大的出了一次風頭,回來以後,名氣更大了,學生也漸漸的多了起來。

孔子的家族世代都生活在魯國(孔子的先祖是宋國的貴族)4

公元前517年,魯國内亂,魯昭公出逃。魯定公即位。魯國的大夫們不把魯定公放在眼裡,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魯定公就天天和樂女們在一起唱歌跳舞,也不上朝了。35歲的孔子對弟子們說:“魯定公不是做大事的人,我們還是走吧!”

孔子來到了齊國,齊景公向他詢問治理國家的方法,

孔子的家族世代都生活在魯國(孔子的先祖是宋國的貴族)5

孔子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是君王要像君王,臣子要像臣子,父親要像父親,兒子要像兒子。齊景公再問具體怎樣治理,孔子說:“為政要節儉。”齊景公對孔子大為贊賞,想把一塊土地分給孔子,但是齊國的相國晏子認為孔子的主張不切實際,就勸阻了齊景公。

孔子51歲時,魯定公見他名氣越來越大,便想利用他一下,讓他當了個小官兒,也許是“時來運轉”,此後孔子便接連升遷,一年之内,當上了大司寇,(治安司法長官)。孔子當任僅三個月,魯國内政外交等各個方面都大有起色,國家實力大增,百姓安居樂業,各自按照自己的身份做事,社會秩序非常好,(史書上稱“路不拾遺,夜不閉戶”);與此同時他還當過魯國的代理相國,在齊魯兩國國君的盟會上表現出了出色的外交才幹。這可以說是孔子一生最為得意的時期。

不過好景不長,魯定公12年(公元前498年)孔子為了打擊魯國大貴族手下越來越嚣張的家族勢力,發動了變革,沒有成功。孔子也受到了冷落。後來孔子便帶着學生離開魯國,開始了長達13年的流亡生活。

孔子的家族世代都生活在魯國(孔子的先祖是宋國的貴族)6

從55歲開始,孔子與他的弟子們風塵仆仆奔走于衛、陳、曹、宋、鄭、蔡、楚等國之間,到處遊說諸侯,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孔子周遊列國。孔子的目的是希望得到諸侯的重用,推行“周禮”,以維護舊的統治秩序。但是當時的諸侯都忙于争霸,小國都面臨着被吞并的危險,根本不會有國君聽從他的說教。孔子無奈,在六十八歲那年懷着失望的心情返回了魯國。

回到魯國的孔子,把全部經曆都放在了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私學教育上。他将魯國史官記錄的《春秋》加以删改,成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曆史著作,他還整理了《詩經》《周易》等古籍。相傳,孔子晚年攻讀《周易》的時候,由于讀的次數太多,竟使穿連《周易》的繩子斷了好幾次,後人根據此事,引申出“韋編三絕”這個成語,形容人讀書刻苦勤。孔子的學生遍布天下,可以稱為“賢人”的有72人,孔子的學生裡,著名的有顔回、子路、子貢、冉求、子夏、曾參等人。

公元前479年孔子病重不治去世,終年73歲,葬在魯城北的泗水岸邊。

孔子的家族世代都生活在魯國(孔子的先祖是宋國的貴族)7

他的衆多弟子繼續傳授他的主張和思想,逐漸形成了儒家學派,孔子也就成了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和學生的談話語錄後來被整理為《論語》一書。漢武帝時期,把儒學當做正宗其他各種學派都遭受到了打壓,儒家由此獲得了獨尊的地位,成為中國兩千多年的統治思想。可以說孔子是當之無愧的中華文化的代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