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上汽捷氫科技

上汽捷氫科技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7-01 01:17:06

上汽捷氫科技?6月29日,資本邦了解到,上海捷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捷氫科技”)謀求科創闆上市獲上交所受理,本次拟募資10.60億元,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上汽捷氫科技?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上汽捷氫科技(上汽集團分拆子公司科創闆上市)1

上汽捷氫科技

6月29日,資本邦了解到,上海捷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捷氫科技”)謀求科創闆上市獲上交所受理,本次拟募資10.60億元。

圖片來源:上交所官網

捷氫科技是一家專注于燃料電池電堆、系統及核心零部件的研發、設計、制造、銷售及工程技術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緻力于為客戶提供具備市場競争力的氫燃料電池相關産品和服務。

圖片來源:公司招股書

财務數據顯示,公司2019年、2020年、2021年營收分别為1.12億元、2.47億元、5.87億元;同期對應的歸母淨利潤分别為-3487.81萬元、-9,426.48萬元、-5,875.03萬元。

公司選擇的上市标準為《科創闆上市規則》第二章2.1.2中規定的第(四)條,“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币30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币3億元。”

2021年,公司經審計的營業收入為58,712.62萬元。結合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的市場估值情況、2021年9月捷氫有限完成股權轉讓及增資後的估值為41.28億元以及基于對公司預計市值的判斷,預計本次公開發行後公司市值不低于30億元。

本次拟募資用于燃料電池生産建設項目、燃料電池新産品産線建設項目、研發中心升級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捷氫科技科創闆上市是上汽集團分拆上市行為。

上汽集團分拆捷氫科技至上交所科創闆上市符合《分拆規則》的各項規定。上汽集團于2021年11月25日召開第八屆董事會第六次會議,2022年4月28日召開第八屆董事會第八次會議,2022年5月20日召開2021年年度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關于分拆捷氫科技至科創闆上市的相關議案。

本次分拆上市完成後,上汽集團股權結構不會發生變化,且仍将維持對捷氫科技的控制權。通過本次分拆上市,上汽集團将進一步實現業務聚焦,專注于整車、零部件、移動出行和服務、金融、國際經營等領域,并通過創新科技構建技術底座、提供業務賦能,形成以整車業務為龍頭、各闆塊融合發展的格局,加快向技術升級化、業務全球化、品牌高檔化、體驗極緻化的移動出行服務與産品的用戶型高科技公司轉型;将捷氫科技打造成為上汽集團下屬獨立的氫能和氫燃料電池業務上市平台,通過科創闆上市進一步加大氫能和氫燃料電池業務核心技術的投入,實現氫能和氫燃料電池業務闆塊的做大做強,增強氫能和氫燃料電池業務的盈利能力和綜合競争力。

本次分拆上市符合《分拆規則》的各項規定。

圖片來源:公司招股書

截至本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常州創發直接持有公司45,240.00萬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61.37%,為公司直接控股股東。上汽投資直接持有常州創發99.50%股權,為公司間接控股股東之一。上汽集團直接持有公司3,406.4286萬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4.62%,上汽集團直接持股及通過動力新科、常州創發間接持股的方式合計持有捷氫科技68.31%的股份,為公司間接控股股東之一。上汽總公司直接持有上汽集團67.82%股份,為公司間接控股股東之一。

此外,上海市國資委直接持有上汽總公司100%股權,系公司實際控制人。

捷氫科技坦言公司存在以下風險:

(一)技術升級及産品研發疊代風險

燃料電池系統及其核心零部件的研發和制造具有較強的技術壁壘,屬于技術密集型行業。随着近年來燃料電池系統相關産品朝高功率密度、大功率、長壽命、低成本方向發展,對燃料電池系統制造工藝、核心零部件性能等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行業整體具有技術更新疊代迅速、研發投入大、競争加劇等特點。

結合目前的行業技術和産品疊代發展特點,公司隻有通過不斷加強對各種新技術、新工藝、新産品的研究,才能緊跟行業發展趨勢,保持長期競争力。未來若公司無法及時完成技術升級和産品疊代,可能導緻公司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中處于下風,或将對公司生産經營和技術積累造成不利影響。

(二)産業政策變化的風險

燃料電池産業仍處于商業化發展初期,近年來,随着國家多項鼓勵新能源、燃料電池産業發展的政策出台,燃料電池産業進入高速發展通道,産業支持政策不斷完善。2020年9月,财政部等五部委下發《關于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的通知》,将燃料電池汽車的購置補貼政策,調整為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支持政策,對符合條件的城市群開展燃料電池汽車關鍵核心技術産業化攻關和示範應用給予獎勵。該政策标志着“以獎代補”替代産業補貼,旨在推動燃料電池核心技術攻關和産業化應用。

2021年8月起,國家批準了北京、上海、佛山、鄭州和張家口為首的五個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城市群。行業政策的不斷變化會影響燃料電池汽車的市場需求從而影響公司的業務發展進程。如行業政策發生重大不利變化,可能對産業上下遊參與者造成一定負面效應,從而對公司經營産生不利影響。

(三)燃料電池汽車補貼推廣政策實施不及預期的風險

燃料電池産業仍處于商業化發展初期,近年來,随着國家和地方對于燃料電池汽車補貼政策的陸續出台,推動了燃料電池汽車行業的持續發展。整體燃料電池汽車行業的發展對産業政策的支持存在一定的依賴,未來如果下遊客戶在示範城市等區域性市場的推廣不及預期,可能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産生不利影響。

(四)上遊配套産業運營成本較高對燃料電池産業發展産生制約的風險

目前,燃料電池汽車整車成本依然高于純電動車以及傳統燃油車。燃料電池産業上遊的制氫、儲氫、運氫、加氫等環節面臨整體成本較高的局面,進而導緻産業上遊的氫能供給價格相對較高。如産業配套無法按規劃進度及時完善,用氫成本無法有效降低,将對燃料電池産業的發展及商業化應用造成一定的制約作用,進而對公司的業務發展産生不利影響。

(五)關聯交易管控的風險

報告期内,公司與關聯方發生的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合計金額分别為11,197.45萬元、7,814.01萬元和25,848.47萬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為99.70%、31.65%和44.03%,與關聯方發生的購買商品、接受勞務金額為830.51萬元、2,618.01萬元和18,097.45萬元,占當期營業成本的比重為9.53%、13.05%和42.80%,公司關聯交易較多。對于上述關聯交易,公司已經制定并履行了相應的内部審議程序。未來,如果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持續得到有效地執行,未能持續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交易的合理性和公允性,公司利益可能受到損害。

(六)公司整體變更時存在未彌補虧損及尚未盈利的風險

1、未來一定期間内無法盈利或無法進行利潤分配的風險

公司自成立以來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尚未盈利,處于持續虧損狀态。報告期内,公司母公司報表淨利潤分别為-3,487.81萬元、-9,382.61萬元和-5,851.13萬元。公司整體變更時存在未彌補虧損。

在行業補貼政策變化、整體行業市場競争加劇的背景下,若公司無法在未來提升自身盈利能力或改善運營情況,将存在未來一定期間無法盈利(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和無法進行利潤分配的風險,從而對投資者的投資收益造成一定影響。

2、公司持續虧損引發的經營風險

如果未來公司在一段時間内依然無法實現盈利,或無法籌措充足的資金,将直接影響日常經營所需的現金流,進而對公司的技術研發、市場拓展、生産經營、團隊穩定、人才招募、品牌形象等方面造成不利影響。

(七)客戶集中度較高的風險

報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收入分别為11,231.41萬元、24,259.25萬元和45,458.75萬元,占公司營業收入比例分别為100.00%、98.33%和77.51%,客戶集中度較高。主要客戶對公司經營業績的影響較大,若公司主要客戶未來變更供應商,或因其他原因使得其經營狀況發生重大不利變化,從而導緻公司訂單量下降,将直接影響到公司的生産經營,對公司的盈利能力将造成不利的影響。

(八)經營業績存在季節性風險

報告期内,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呈現一定的季節性特征,第四季度收入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别為97.24%、92.11%以及90.20%,存在季節性特點,主要原因在于現階段燃料電池行業尚處于商業化初期,産業鍊成熟度較低、行業供應鍊體系成熟度較低等特點對公司産業化量産能力以及項目驗收造成一定的影響。

此外,近幾年受燃料電池行業補貼政策制定周期的影響,公司往往于下半年進行生産訂單确認、物料準備和産品交付,導緻公司的經營業績存在季節性波動風險。

(九)應收賬款餘額增加且存在無法及時回款的風險

報告期内,公司應收賬款餘額分别為0.00萬元、14,474.15萬元和57,026.57萬元,應收賬款餘額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别為0.00%、58.62%和97.13%,占比逐年增長。公司應收賬款餘額較大主要受所處行業特點、商業模式和客戶特點等因素所緻。

随着公司經營規模的持續擴張,預計整體應收賬款規模将進一步增加。若公司未來下遊客戶所在區域燃料電池汽車行業補貼政策實施進度不及預期、主要客戶經營情況惡化、行業結算方式等發生重大不利變化,公司應收賬款增長速度過快,或将導緻公司應收賬款無法及時回收,進而産生賬款逾期、壞賬等情況,影響公司的持續經營能力。

(十)經營活動産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負的風險

報告期内,公司經營活動産生的現金流淨額分别為1,786.98萬元、-16,551.00萬元和-44,983.80萬元。報告期内,公司整體業務規模不斷發展,應收賬款餘額逐年增加,研發投入力度持續加大,導緻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為負。若公司未來經營活動産生的現金流量未能顯著改善,或将對公司資金狀況産生較大壓力,進而對公司生産經營産生不利影響。

(十一)發行失敗風險

公司本次發行将受到投資者對科創闆認可程度、證券市場整體情況、公司經營業績情況等諸多内外部因素影響。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若本次發行時出現認購不足或發行時總市值無法滿足科創闆上市條件的,則可能出現發行中止甚至發行失敗的風險。

(十二)發行人無法保證未來幾年内實現盈利,公司上市後或面臨退市風險

報告期内,公司歸屬于母公司股東淨利潤分别為-3,487.81萬元、-9,426.48萬元和-5,875.03萬元,尚未實現盈利。

若公司未來主營業務拓展不及預期或者出現停滞、萎縮等情形,則公司收入增速可能不及預期,無法利用規模效應實現盈利;如果公司未能做好成本控制,導緻毛利率、費用率惡化,将導緻盈利能力下滑,從而造成未盈利狀态繼續存在或淨利潤持續惡化的風險,公司上市後未盈利狀态可能持續存在。在極端情況下,未來公司營業收入可能大幅下滑且持續虧損,繼而觸發退市風險警示條件甚至退市條件。

(十三)“新冠疫情”風險

2020年1月以來,全球爆發了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目前國内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部分地區仍然存在本土疫情且海外疫情形勢嚴峻,存在進一步對内輸入及擴散的可能。

由于目前全球範圍内的新冠疫情仍在發展,延續時間及影響範圍尚難以估計,若疫情進一步持續或加劇,不排除公司客戶、供應商所在國家和區域采取人員隔離、交通管制等限制性防疫措施,從而導緻公司生産、經營效率下降甚至停滞。同時,新冠疫情的發展可能會進一步影響我國燃料電池汽車行業生産、運營以及補貼政策落地和補貼發放進度,對行業運營、整體資金周轉存在不利影響,上述因素均會對公司的經營業績造成不利的影響。

本文源自資本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