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麗江文化找到記憶。在雲南麗江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産,你知道哪些呢?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産在曆史文化中有着很大的重要性。曆史不可流失,想要永不流失,就一起來多了解了解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産吧!
烏銅走銀制作技藝
“烏銅走銀”曾與北京“景泰藍”齊名,并稱“天下銅藝雙絕”。烏銅走銀,即以銅、金等貴金屬為原料,按一定比例熔化後造成坯,在坯上雕刻各種花紋圖案,然後将熔化的銀(金)走入細密的花紋圖案中,冷卻後打磨光滑,再用祖傳工藝使底銅變成烏黑色,透出銀(金)紋圖案,呈現出黑白(黃)分明的裝飾效果。制品多為墨盒、筆筒、酒壺、香爐、花瓶等日常用具。
納西族東巴畫
東巴畫是納西族東巴文化藝術的重要内容之一,流傳于麗江市古城區和玉龍納西族自治縣,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縣的納西族聚居區亦有分布。東巴畫主要以木片、東巴紙及麻布等為材料,用自制的竹筆蘸松煙墨勾畫輪廓,然後敷以各種自然顔料,色彩絢麗,曆經數百年而不褪色。多以納西族民間信奉的神靈、傳說中的祖先以及動植物等為主題。繪法以線條為主,色彩多用原色,構圖以文字及繪畫相結合,保留了濃郁的象形文字書法特征。
劍川木雕制作技藝
大理劍川木雕始于公元10世紀,已有上千年曆史,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風格兼具南北之長,是中國木雕重要流派之一。
劍川木雕技藝種類繁多,自成體系,主要分為線雕、浮雕、圓雕、多層镂空雕等技藝。目前已發展成為嵌石木雕家具、工藝挂屏和座屏系列、格子門系列、古建築及室内裝飾裝修、旅遊工藝品小件及現代家具等六個類别,260多個花色種類。
建水紫陶燒制技藝
建水紫陶始于元代,制作工藝考究,質地細潤,色澤亮麗,獨具一格。原料中含有特殊礦物質,制作後能呈現紫紅色或醬紅色。主要工序有泥料處理、塑形、燒制、出窯、磨光等。塑形完全采用手工拉坯的方法,在制好基本形狀後,一般要在表面黏貼各種立體裝飾,并刻劃出各式圖形,再用白泥将刻糟填平。由于質地好、藝術性強,有“體如鐵、音如罄、明如水、亮如錦”的美譽。
貝葉經制作技藝
貝葉經,傣語稱“坦蘭”,内容涉及不同時期的小乘佛教經典,亦有許多傳說、詩歌、藝術、醫學和曆史記載等。貝葉經制作可分為選材、修整、蒸煮、曬壓、刻寫、裝訂等工藝流程;其刻寫方法十分考究,将貝葉放置在特制的經架上,用鐵筆刻寫經書,刻完十餘頁便可以麻繩制成冊。貝葉經被譽為“運載傣族曆史文化的神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