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古代對冬至節氣很重視,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在現代,還是有很多地區把冬至當做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日來過。各個地方都有冬至祭祖的習俗,但是冬至節氣的吃食因為各地風俗習慣的不同也不一樣,不過大緻上是“北吃餃子,南吃湯圓”。在浙江蕭山,還有一種特别的冬至食物“夾子”,你知道是什麼嗎?下面一起了解一下浙江文化,看看蕭山的冬至習俗吧。
湯圓、麻團、夾子,蕭山人冬至吃這些
蕭山人過冬至的吃食,除了團子,還有湯圓、麻團、“夾子”等小吃。麻團就是把煮好的湯圓,滾上一圈芝麻或者炒米。“夾子”和團子類似,也是裹餡的,有青色的,也有白色的,造型也更豐富,有圓的、三角的,也有餃子型的,這是中片人過冬至的傳統小吃。做“夾子”就是為了能在吃了以後把嘴巴夾牢不罵人,為新年讨個好彩頭。東片人過冬至就簡單多了。冬至這一天,家裡并沒有準備特别的點心。
“冬至麻團夏至面”。冬至早晨,蕭山西部人家有吃麻團的習俗。麻團用糯米粉做成,外面沾上一層黃豆粉及糖,稱“糊口團”。吃過麻團之後,要多說些吉利話,蕭山老人們常有“吃過‘冬至’麻團(也稱“湯圓”),人就大一歲”的說法。
冬至日,掃墓祭祖做庚飯
蕭山人總是以東片、中片和南片來進行區域劃分。但不管是蕭山哪一片的人,冬至這天,都會前往自家親人墳前,加點墳泥。
由于冬至大如年,蕭山沙地人至今不稱冬至日為“日”,而一律呼作“夜”,如同臘月下旬一樣。冬至節,首先要孝敬祖先。冬至前夕,家家祭祖,稱作“做冬至”或“做冬至羹飯”,這是全年“四季羹飯”的最後一次。冬至日前,還要帶上鐵耙土箕,去為祖先的墳頭添土加泥,稱之“上冬墳”。有的說,這是為祖先“蓋棉被”、“送寒衣”,能使祖先們溫暖過冬。冬至日,合家團聚,一如中秋。出嫁女如果回娘家,必須在這天趕回夫家。晚上入睡前,一些人家要畚“隔夜火熜”,并将火熜焐于被内,說是到次日早晨炭火不熄的話,可兆來年家事興旺。
在傳統觀念中,冬至也是一個神譴鬼擾、充滿兇險的時段,因動辄獲咎,所以禁忌特多,如忌打破碗盞,忌動糞土,忌拌嘴,忌說不吉利的話等。一些患有較重的慢性疾病的老年人,視冬至為“鬼門關”,認為隻要挨過冬至便可無虞,由此可知人們對于冬至的敬畏心理。
蕭山的一些老人會在冬至前一晚,集中在各佛堂、寺廟念經祈福。據說在冬至前一天晚上進行虔誠的祈福相當于祈福了一整年。而在冬至當日,一般都會依照家裡老人的意思,回家吃晚飯。
分享一些冬至的的養生小常識。
一、起居有常
在起居上,應早睡晚起,等待陽光出現才出外活動。同時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戶外活動,防止陽氣過度的消耗。
冬至時節不宜進行高強度的體育鍛煉,避免損傷陽氣。可選擇進行太極拳、八段錦等動靜結合的運動。
二、進補禁忌
忌盲目食狗肉。一些體質虛弱和患有關節炎等病的人,在嚴冬季節,多吃些狗肉是有好處的。但不宜盲目食狗肉,以免食用狂犬肉,染上狂犬病。吃狗肉後不要喝茶,這是因為茶葉中的鞣酸與狗肉中的蛋白質結合,會生成一種物質。這種物質具有一定的收斂作用,可使腸蠕動減弱,大便裡的水分減少。因此,大便中的有毒物質和緻癌物質,就會因在腸内停留時間過長而極易被人體吸收。
忌虛實不分。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虛則補,不虛則正常飲食就可以了,同時應當分清補品的性能和适用範圍,是否适合自己。專家認為,進補主要作用是“補虛益損”,而虛又分氣虛、血虛、陰虛和陽虛四種,各有各不同的補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