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民族文化的曆史長河中,名樓文化是曆史賦予我們的珍貴财富,它承載了古代文人的極高文學造詣,悠久的名樓文化見證了華夏民族的曆史滄桑,那醇厚、精深的文化底蘊陶冶着曆代人的情懷,奇巧精美的建築藝術,滲透着民族建築的精髓。對于舉世聞名的中國十大文化名樓你了解麼?
那麼,下面就随小編一起從城市文化的角度去領略一番吧!
嶽陽樓
嶽陽樓位于湖南省嶽陽市古城西門城牆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嶽陽天下樓”之美譽,與湖北武昌黃鶴樓、江西南昌滕王閣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1988年1月被國務院确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嶽陽樓主樓高19.42米,進深14.54米,寬17.42米,為三層、四柱、飛檐、盔頂、純木結構。樓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貫樓頂,周圍繞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結為整體。
主要景觀
三醉亭
位于嶽陽樓北側,與嶽陽樓南側的仙梅亭遙相呼應。據光緒《巴陵縣志》載:三醉亭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初名望仙閣。由巴陵知縣熊懋獎承,不久就塌毀了。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嶽州知府翟聲浩重修嶽陽樓後,在望仙閣的舊址上,重建了這座小樓閣,并改名為鬥姆閣。鹹豐年間,嶽陽樓和鬥姆閣都已頹壞;直到同治六年,才由總督曾國荃撥嶽卡厘稅,對嶽陽樓和鬥姆閣進行全面重修,并根據呂洞賓三醉嶽陽婁的故事,改鬥姆閣為三醉亭。然其後再度圮毀。
光緒六年,又由嶽州知府張德容撥茶厘及捐項,随同嶽陽樓一起重建。解放後,三醉亭經過幾次維修,但因基礎不牢,遂于1977年落架重修。占地面積為135.7平方米,高9米,為二層二檐。頂為歇山式,紅柱碧瓦,門窗雕花精細。三醉亭也和嶽陽樓一樣屬純木結構。門上雕有回紋窗棂,并飾有各種帶有傳奇故事的刻花。一樓樓屏上是由嶽陽樓管理處殷本祟繪制的呂洞賓卧像。
仙梅亭位于嶽陽樓南側,
為嶽陽樓主樓輔亭之一,與三醉亭相對應。仙梅亭是一座呈六邊形,二層三檐,檐角高翹,純木結構,玲珑雅緻的小亭。亭子占地面積44平方米,高7米,上蓋綠色琉璃瓦.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嶽州推官陶宗孔主持重建嶽陽樓,于樓基沙石中得石一方,去其泥水,顯出二十四萼枯梅一枝,時人以為神物,稱之“仙梅”,乃建亭,置石其中,名“仙梅亭”。到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嶽州知縣熊懋獎重建嶽陽樓時,在遺址上複建其亭。
懷甫亭占地40平方米,高7米,四根水泥鑄構的大柱,四周環以欄杆。小亭上部為純木結構,亭中豎有石碑一方,正面刻着杜甫的畫像和《登嶽陽樓》詩,背面刻着他的生平事迹。北面檐下懸挂着一塊樟木匾額,"懷甫亭"三個蒼勁古樸。"懷甫亭"則是當年杜甫流落巴陵,雖貧窮潦倒,仍為嶽陽後人留下了《登嶽陽樓》等不朽詩篇,後卒于嶽陽。1962年為紀念唐代偉大的詩人杜甫誕生125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會公布其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嶽陽人民為紀念杜甫在嶽陽樓下臨湖平台南側修建此亭。
小喬墓
小喬墓,又名二喬墓,在嶽陽樓北面,據光緒《巴陵縣志》引明《一統志》載:“三國吳二喬墓,在府治北.吳孫策攻皖,得喬公二女,自納大喬,而以小喬歸周瑜,後卒葬于此。”又引《戊申志》載:“墓在今廣豐倉内.或小喬從周瑜鎮巴丘,死葬蔫,大喬不應此.”《巴陵縣志》又載“瑜所鎮巴陵在廬陵郡,非今巴丘。”又裴注解《三國志》稱:“瑜留鎮之巴丘,為廬陵郡巴丘縣(今江西省境内),瑜病卒之巴陵,為晉荊州長沙郡巴陵縣(即今嶽陽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