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顧茅廬。徐庶向劉備熱誠地推薦諸葛亮(也叫諸葛孔明),劉備很高興,便決定去訪聘。當時諸葛亮正在襄陽城外隆中隐居。劉備攜同關羽,張飛到隆中,不巧諸葛亮出了門,沒見到。過了幾天,劉備再冒著風雪去拜訪,諸葛亮又跟朋友閑遊去了。兩次見不到孔明,劉備有些失望,但是為了成就大業,他求才心切,不顧張飛關羽的埋怨,又安排第三次的拜訪。這回諸葛亮并沒外出,不過還在草堂上睡午覺沒醒,劉備便謙恭地拱手站在石階上等候,直等到孔明睡醒,才得以晤面。諸葛亮為劉備的其誠所感動,答應出山輔佐劉備,終于幹出了一番事業。“三顧茅廬”後來便用以比喻誠心誠意地邀請人家, 有時也表示多次拜訪才見到對方。
2、如魚得水。劉備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孔明)出山之後,“食則同桌,寝則同榻”,終日共論天下大事,把孔明當作老師,關羽,張飛看在眼,很不痛快,便對劉備說:“孔明年紀輕輕,有什麼才學 大哥你對待他實在是好過頭了,又沒見到他顯示出什麼本事!”劉備勸解他們說:“我得到孔明,如魚得水,兩位弟弟不用再多說了。” “如魚得水”用以比喻得到跟自己相投合的人或找到适合自己事業發展的環境。 例如:李教授請到張明作助手,簡直“如魚得水”,研究項目的進度加快了,突破了一個又一個難關。
3、初出茅廬。新官上任三把火諸葛亮随劉備到新野後不久,曹操就派了夏侯敦領兵十萬,到達博望城,逼近新野。劉備叫來關張二人 商議迎敵,張飛原本對劉備說的“得了孔明如魚得水”很不服氣,便賭氣地說:“哥哥何不就派‘水’去迎敵 ” 劉備說:“智謀靠孔明,勇武須二弟,怎麼可以推诿呢 ” 劉備叫孔明指揮作戰,孔明怕關張等人不聽從号令,便要了劉備的寶劍和印章,顯示他正掌握兵權,違令者斬。孔明派兵遣将,在博望坡火攻曹兵,大敗夏侯敦。這場漂亮的勝仗,使關張開始佩服諸葛亮,從此誠心誠意地聽從他的調遣。《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有首評議詩贊揚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成語“初出茅廬”原說諸葛亮出山後初掌兵權就打勝仗,後來則用以比喻剛剛進人社會工作,缺乏實際經驗。例如:别看他“初出茅廬”,卻有一股沖勁,又肯虛心學習,很快就熟悉了業務,作出了成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