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培養活學活用型人才

培養活學活用型人才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5 10:20:54

培養活學活用型人才(提升自我育人才結碩果)1

張繼厚(左)與他的學生鞠小蘇

張繼厚以拼命三郎的精神,京胡技藝臻于爐火純青。在藝校教學期間,他幫學生牽線搭橋,繼續拜名家為師,心底無私,學生們對他則懷着深深的感激。他在師承傳統的同時,勤于創作,并取得不凡的成就。

幾天背下整本樂譜外地演出場場爆滿

1965年12月,濰坊市京劇團劃歸濰縣,改稱濰縣京劇團。27歲的張繼厚京胡技藝已臻于爐火純青。劇團裡他是樂隊隊長,和王再萍堪稱業務上的“雙峰”。這個團隊一年四季上山下鄉,活躍于田間地頭。

1968年春天,收音機裡剛剛播放現代戲《智取威虎山》,濰縣京劇團就決定排演了。沒有劇本,張繼厚就從收音機裡往下“扒”,但很難保證毫無疵謬。于是團裡就派了導演張月崑、陳吉平等人趕到上海學習,張繼厚則在家裡教演員們唱腔。接着就是緊鑼密鼓的排戲了。那時濰縣劇團有“三駕馬車”:張月崑的導演,張繼厚的音樂唱腔,王茗春的舞台設計。三人都是“拼命三郎”。張繼厚僅用幾天工夫就把全部樂曲背了下來。全團人沒白沒黑“連軸轉”,到《智取威虎山》上演也不過20來天。

濰縣京劇團買不起貝司,他們就拿廢舊的大堂鼓改造;沒有單簧管,就捉摸着用民管代替。但這并沒影響排戲的質量。演員的一招一式,樂隊的一闆一眼,一絲不苟。《智取威虎山》排出之後場場爆滿,好評如潮。在青島遵義劇場演出時,觀衆冒雨排隊買票。青島文化局有關領導到劇團觀摩,對他們大加贊揚,并表示要學濰縣京劇團“勤儉辦團”的精神。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張繼厚義無反顧地在戲壇上播灑着青春熱血。他和同事、學生,心無雜念,劇團團長兼任“夥夫”,主要演員參與“劇務”,做些服裝道具類的活。濰縣京劇團在田野、廠礦、營房、碼頭,不光赢得了工農兵的盛贊,甚至引來了專區乃至省城同行欣羨的目光。

1969年,濰縣京劇團排出了《海港》。省領導決定以濰縣京劇團的力量為主,成立山東省《海港》劇組。張繼厚受命教唱腔,組織樂隊。他們到濟南珍珠泉禮堂,向省和濟南軍區領導彙報演出,獲得高度評價。王再萍飾演的方海珍和張繼厚精彩的京胡技藝,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藝校初創主動攬活帶學生拜名家為師

濰坊藝術學校的前身,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昌濰地區京劇學習班,1980年8月正式建校。張繼厚1974年4月即已入校執教,堪稱元老。他經曆了這所學校筚路藍縷的創建階段,也見證了學校由單純“舞台型”向“講台型”的轉變過程。

張繼厚的業務強項是京胡。但在藝校草創階段,京胡專業的學生太少,而唢呐專業又急缺教師。張繼厚主動攬下了唢呐課。唢呐換氣最難,但他教法得當,五名學生很快就掌握了要領。1986年,五名學生畢業後,全被分配到濰坊京劇院,填補了該院民族管樂的空白。

張繼厚還曾擔任過月琴課的教師。他對月琴雖也稔熟,但多年未操,有點手生。為保證教學質量,張繼厚找到了一條“外教與内教相結合”的路子。适逢天津京劇院來濰坊演出,該團月琴老師柳如成功力非凡,名聲震耳,張繼厚便安排學生徐麗娜拜柳如成為師,并親自張羅拜師禮,天津京劇院樂隊全員以及濰坊藝校的領導、教師,應邀到場祝賀。之後徐麗娜去了天津,在那兒收獲頗豐。

此類事情張繼厚還曾做過幾起。如陳玉琴,由他牽線搭橋拜師丁至雲;孫衛光拜師曹同凱(山東京劇院著名鼓師)等等。1982年,濰坊藝校學生到濟南參加全國藝術學校教學劇目會演。趁此機會,他又帶上學生薛葆元,去拜訪京胡名家楊柳青。楊先生面授了一些胡琴手法,并把自創的京胡獨奏曲《哪吒》錄音拿出來一同欣賞,欣賞的過程中也講解些創作理念。薛葆元由衷感歎:一夕之教,終生受益。

自學理論勤于創作教研成果日益豐富

過去劇團裡師父教徒弟是“以戲帶功”,口傳身授,但藝校是中專學校,對教師的專業和文化水準要求大大提高了。張繼厚開始刻苦讀書,戲劇專業、音樂理論、現代的、古典的……有的老師還不會看譜子的時候,他早已能作曲,并且在講台上講樂理了。

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他就曾為《江姐》《朝陽溝》《苦菜花》《杜泉山》(後名《杜鵑山》)等幾十出現代戲作曲,設計唱腔。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創作了京胡協奏曲《蜂之詠》《五朵金花》等。其中1993年為濰坊國際風筝會作曲的《故國之戀》和1993年作曲的《京腔一曲頌祖國》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放,影響較大。

張繼厚将他多年來在胡琴乃至京劇音樂方面的體會和思考記錄下來,整理成文。陸續把課堂講稿整理、提煉,形成論文,在報紙、雜志上發表。

在《以情帶聲水乳交融》一文中,張繼厚指出,京胡伴奏最忌的是“一弓勁”,行話也叫“一道湯”。其原因,一是演奏者對劇情沒有深入理解;二是對京劇聲腔沒有較細緻的學習和研究;三是對角色抒發感情的節奏變化掌握不準,故平淡無味。正确的伴奏是要把樂譜“拉活”。于是他有的放矢講了幾種方法。一曰節奏對比法,就是掌握好“尺寸”,量體裁衣,或快或慢,或從容或急促,從劇情和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出發,适當調節務求自然和諧,絲絲入扣,最終達到天衣無縫。二曰力度對比法,就是運用力度的強弱對比來塑造人物形象,掌握好“勁頭”,而随着勁頭的大小、輕重或斷續,又産生了“抑、揚、頓、挫”。三曰音色對比法,就是運用音色的“明暗”“濃淡”“剛柔”“深淺”的變化對比,達到塑造人物的音樂形象及聲情繪景的不同效果。四曰裝飾伴奏法,就是對基本的伴奏曲譜加以裝飾和鑲嵌,使原來的曲譜内涵更加豐富充實;另一種就是在托腔保調的基礎上,用裝飾的伴奏手法,把演唱襯托得繪聲繪色。

記譜不是尋常功夫。張繼厚則不僅能記譜,還能編曲。大概從那時起,他就有意識地收集京胡大師們的代表作,根據唱片或錄音帶翻錄,然後整理于紙面,漸漸形成一本暫名《京胡名段伴奏欣賞》的著作,直到退休後才付梓出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