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具有悠久的民族曆史。民族文化也各有其獨特性。民族飲食習俗就有濃厚的文化底蘊,這些飲食習俗都是從古代就流傳至今的。今天帶大家走進侗族文化,讓大家品嘗不一樣的人間美食,吃貨們準備好了嗎,趕緊過來吧。
侗族食俗-基本簡介
侗族分布在中國南部貴州、湖南、廣西三省(區)毗鄰處。侗族種植水稻,稻田養魚,魚糧兼營。出産木耳、侗族香菇、玉蘭片、西瓜等。侗族地區大多日食四餐,兩飯兩茶。飯以米飯為主體。平壩多吃粳米,山區多吃糯米,糯米種類很多,有紅糯、黑糯、白糯、秃殼糯、旱地糯等等,其中香禾糯最有名。他們将各種米制成白米飯、花米飯、光粥、花粥、粽子.糍粑等,吃時不用筷子,用手将飯捏成團食用,稱為吃抟飯。
侗族食俗-飲食習慣
侗族一般習慣于清晨做好一天的飯菜,帶上山去食用。其中香禾稻做成的抟飯尤為甘美,有一家蒸飯,全寨剽香之說。侗族人喝的茶專指油茶,它是用茶葉、米花、炒花生、酥黃豆、糯米飯、肉、豬下水、鹽、蔥花、茶油等混合制成的稠濃湯羹,既能解渴,又可充饑。與飯、茶配套的,還有蔬菜、魚鮮、肉品、瓜果、野味、菌耳和飲料,食源廣博而異雜。蔬菜大多制成酸萊。制作酸菜有壇制和筒制兩種,壇制是指将淘米水裝入壇内,置于火塘邊加溫,使其發酵,制成酸湯,然後用酸湯煮魚蝦、蔬菜,做為日常最常見的菜肴。
魚鮮包括鯉魚、鲫魚、草魚、鳝魚、泥鳅、小蝦、螃蟹、螺蛳、蚌之類,可制成火烤稻花鯉、草魚羹、鮮炒鲫魚、吮棱螺、酸小蝦、酸螃蟹等風味名肴。民間經常食用的蝦醬也多以壇制作。腌魚、腌豬排、牛排及腌雞鴨則以筒制為主。筒有木桶和楠竹筒兩種。制作腌魚以入冬最佳,腌漬時間越長,其味越醇。魚蝦除大量酸食外,亦常鮮食。
肉品主要是豬、牛、雞、鴨肉,吃法與漢族差别不大。瓜果有刺梅、猕猴桃、烏柿、野楊梅、野梨、藤梨、飽飯果、刺栗、大王泡,以及松村嫩皮、桑樹嫩皮、香草根等。
其中,栎木的果實可做成豆腐,香樹的皮可潔白牙齒,油茶樹上長的茶泡是天然的酸甜汁。野味包括鼠、蛇、蝌蚪、四腳蛇、幼蟬、幼蝗、土蜂蛹、石蛙、穿山甲、囡囡魚、麋鹿、梅花鹿、麂子,以及吃松果長大的松香雞和松香豬,侗族均能巧加利用。
您可能還會喜歡:
詳解:滿族人不吃狗肉傳說
苗族文化:苗族獨木龍舟節
彜族文化:彜族摸奶節特色
蒙古族:顔色象征是什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