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哈薩克族民族文化的音樂特點

哈薩克族民族文化的音樂特點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8-01 06:17:33

  哈薩克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獨特的音樂旋律以及婀娜多姿的舞蹈是這遼闊大草原最動人的畫面。哈薩克族文化從古代一直流傳至今,哈薩克族人民在繼承中不斷發展,從而形成了帶有民族特色的音樂。那麼,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哈薩克族民族文化的音樂特點吧。

  民歌是哈薩克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哈薩克演奏的樂器主要是冬不拉。冬不拉有兩根弦,多數用四度定弦,用右手指頭彈撥發音。冬不拉是木制的,體積小,重量輕,便于攜帶。這些都适合了遊牧民生活生産方式的需要。

  民歌的演唱形式

  彈唱歌曲是哈薩克族民歌演唱的形式之一,由歌唱者自彈自唱。彈唱歌曲無固定歌詞,由歌手即興編唱。其曲調篇幅較長大,音樂結構不很規整,節奏比較複雜,常使用以3/8拍為主的混合節拍,曲調的語言性、叙述性較強。在音樂上可分為歌唱性的和說唱性的兩種類型。

  前一類有固定唱詞,旋律悠揚、寬闊,人們把善于這一類彈唱的人稱做“安玖”,即歌手;後一類旋律簡潔、明快,人們把善于即席作詞彈唱的人尊稱為“阿肯”,即草原上的遊唱詩人。每年夏季的“阿肯彈唱會”是一種以對唱為主的比賽。對唱在哈薩克族文化糊口中占重要地位,在節日及婚禮上都要舉行對唱流動。獨唱歌曲具有柔美的旋律,寬闊的氣味,豪放而布滿激情,結構比較整潔。

  哈薩克族民歌的音樂特點

  哈薩克族民歌主要采用歐洲音樂體系,但也有一些作品采用中國音樂體系,甚至有在一首作品中同時存在兩種音樂體系的因素的情況。

  音階

  哈薩克族民歌廣泛地運用七聲音階,但也有五聲音階或者五聲音階基礎上的六聲音階。古老的對唱曲常常使用五聲音階。

  調式

  五聲調式——五聲調式的哈薩克族民歌以宮調式和羽調式為主。五聲宮調式強調羽音比強調徽音更甚,使得五聲宮調式的哈薩克族民歌具有特殊的色彩。七聲調式——最常見的是自然大調、自然小調,其次是多利亞和混合利底亞調式。

  旋法

  有牧歌發展起來的哈薩克族民歌,普遍帶有呼喊式的音調,并常常出現在曲首(有時也出現在句末或曲中),它常常由主音及其四度音或五度音的旋律音程構成。

  節奏、節拍

  哈薩克族民歌經常使用混合節拍,并在每小節的節奏劃分上常常表現出前短後長的形态,這種情形在《藍色的河》等作品中都有表現。這種節奏特點與曲首的核心音調作用共同形成了哈薩克族民歌豪放、寬廣的性格特征,使它充滿激情,具有史詩般的壯闊氣勢。

  您可能還會喜歡:

  仡佬族原始的習俗:送子之俗

  仡佬族的傳統戲劇都有哪些?

  傈傈族各地迥異的闊時節

  傈僳族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刀杆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