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是指地面較為平坦且起伏坡度小、面積較為寬廣的一種地貌形态。平原土壤肥沃,便于耕種,氣溫濕潤,便于居住,地址平坦,便于交通,平原可謂是一個好福地。那麼,現在就讓城市文化帶我們一起來看看世界十大平原的風采吧。
簡介
華北平原是中國三大平原之一,又稱黃淮海平原,是中國東部大平原的重要組成部分,部分在渤海—華北盆地。位于北緯32°~40°,東經114°~121°。北抵燕山南麓,南達大别山北側,西倚太行山一伏牛山,東臨渤海和黃海,跨越京、津、冀、魯、豫、皖、蘇7省市,面積30萬平方千米。平原地勢平坦,河湖衆多,交通便利,經濟發達,自古即為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平原人口和耕地面積約占中國的1/5。
華北平原是華北陸台上的新生代斷陷區。晚第三紀和第四紀時期,形成連片的大平原,與此同時平原邊緣斷塊山地相對隆起,大平原輪廓日趨鮮明。新生代相對下沉,接受了較厚的沉積,局部沉積竟達千米。
華北平原海拔多不及百米,地勢平緩傾斜。由山麓向濱海順序出現洪積傾斜平原、洪積一沖積扇形平原、沖積平原、沖積一湖積平原、海積一沖積平原、海積平原等地貌類型。黃河、淮河、海河、灤河等河流所塑造的地貌構成了華北平原的主體,即黃河沖積扇平原;淮河中下遊平原;海河中下遊平原;灤河下遊沖積扇平原。
黃河在孟津以下形成了巨大的沖積扇,扇緣向東直逼魯西南山地丘陵的西側。黃河沖積扇的中軸部位淤積較高,成為華北平原上的“分水脊”,并将淮河、海河兩大水系分隔南北。黃河沖積扇上尚保留有決口改道所遺留的大量沙崗、窪地、故道等地形。在黃河沖積扇前緣與魯西南山地之間分布。
地貌特征
華北平原是中國第二大平原,地勢低平,多在海拔50米以下,是典型的沖積平原,是由于黃河、海河、淮河、灤河等所帶的大量泥沙沉積所緻,多數地方的沉積厚達七八百米,最厚的開封、商丘、徐州一帶達5000米。部分在渤海—華北盆地。華北平原的面積還在擴大。
華北平原主要由黃河、海河、淮河、灤河沖積而成。黃河下遊天然地橫貫中部,分南北兩部分:南面為黃淮平原,北面為海河平原。百年來,黃河在這裡填海造陸面積2300平方公裡。平原還不斷地向海洋延伸,最迅速地是黃河三角洲地區,平均每年2~3千米。
地勢低平,大部分海拔50米以下,東部沿海平原海拔10米以下。自西向東微斜。主要屬于新生代的巨大坳陷,沉積厚度1500~5000米左右。平原多低窪地、湖沼。集中分布在黃河沖積扇北面保定與天津大沽之間。由于黃河挾帶大量泥沙以緻黃河決溢、泛濫、改道頻繁。1949年後進行了改造治理。由于春季蒸發量上升,降水量較少,河流徑流量較少,加之以人為原因,華北平原常會出現春旱的問題。
形成過程
華北平原在中生代為隆起區,局部發育了斷陷盆地;新生代斷塊活躍,古近紀形成一系列次級斷陷盆地;新近紀、第四紀堆積範圍擴大,形成連片的大平原;同時邊緣斷塊山隆起;新生代相對下沉,形成較厚的沉積。黃河在孟津下形成巨大的沖積扇。
沖積扇中軸淤積較高,成為分水脊,将淮、海河分隔南北。扇緣向東直逼魯西南山地丘陵的西側。黃河沖積扇的中軸部位淤積較高,成為華北平原上的“分水脊”,并将淮河、海河兩大水系分隔南北。曆史時期黃河頻繁遷徙,北至天津、南及蘇北的廣大平原遍受黃河影響。黃河沖積扇上尚保留有決口改道所遺留的大量沙崗、窪地、故道等地形。
氣候狀況
華北平原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四季變化明顯,南部淮河流域處于向亞熱帶過渡地區,其氣溫和降水量都比北部高,平原年均溫8—15℃,冬季寒冷幹燥,農作物大多為一年兩熟,北部部分地區兩年三熟。
華北平原大體在淮河以南屬于北亞熱帶濕潤氣候,以北則屬于暖溫帶濕潤或半濕潤氣候。冬季幹燥寒冷,夏季高溫多雨,春季幹旱少雨,蒸發強烈。春季旱情較重,夏季常有洪澇。年均溫和年降水量由南向北随緯度增加而遞減。
熱量
熱量資源較豐,可供多種類型一年兩熟種植。≥0℃積溫為4100~5400℃,≥10℃積溫為3700~4700℃,不同類型冬小麥以及蘋果、梨等溫帶果樹可安全越冬。≥0℃積溫4600等值線是冬小麥與早熟玉米兩熟的熱量界限。≥0℃積溫大于4800℃的地區可以麥棉套種,大于5200℃地區可麥棉複種。
氣溫
黃淮地區年均溫14~15℃,京、津一帶降至11~12℃,南北相差3~4℃。7月均溫大部分地區26~28℃;1月均溫黃、淮地區為0℃左右,京、津一帶則為-5~-4℃。全區0℃以上積溫為4500~5500℃,10℃以上活動積溫為3800~4900℃,無霜期190~220天。平原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南部淮河流域800~1000毫米,黃河下遊平原600~700毫米,京、津一帶500~600毫米。
光照
光資源豐富,增産潛力大。本區年總輻射量為4605~5860兆焦耳/(米·年),年日照時數北部為2800小時,南部為2300小時左右。7~8月光、熱、水同季,作物增産潛力大。9~10月光照足,有利于秋收作物灌漿和棉花的吐絮成熟。
降水
降水量不夠充沛,但集中于生長旺季,地區、季節、年際間差異大。年降水量為500~900毫米。河北省中南部的衡水一帶降水量<500毫米,為易旱地區。黃河以南地區降水量為700~900毫米,基本上能滿足兩熟作物的需要。平原西部和北部邊緣的太行山東麓、燕山南麓可達700~800毫米,冀中的束鹿、南宮、獻縣一帶僅400~500毫米。各地夏季降水可占全年50~75%,且多暴雨,尤其在迎受夏季風的山麓地帶,暴雨常形成洪澇災害。降水年際變化甚大,年相對變率達20~30%,京、津等地甚至在30%以上。
災害
旱澇災害頻繁,限制資源優勢發揮。本區災害以旱澇為主,其中旱災最為突出,又以春旱、初夏旱、秋旱頻率最高。夏澇主要在低窪易漬地,危害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