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膽劍篇》、《王昭君》。
1、《雷雨》
《雷雨》是劇作家曹禺創作的一部話劇,發表于1934年7月《文學季刊》。
此劇以1925年前後的中國社會為背景,描寫了一個帶有濃厚封建色彩的資産階級家庭的悲劇。劇中以兩個家庭、八個人物、三十年的恩怨為主線,僞善的資本家大家長周樸園,受新思想影響的單純的少年周沖,被冷漠的家庭逼瘋了和被愛情傷得體無完膚的女人蘩漪。
對過去所作所為充滿了罪惡感、企圖逃離的周萍,還有意外歸來的魯媽,單純着愛與被愛的四鳳,受壓迫的工人魯大海,貪得無厭的管家等。
不論是家庭秘密還是身世秘密,所有的矛盾都在雷雨之夜爆發,在叙述家庭矛盾糾葛、怒斥封建家庭腐朽頑固的同時,反映了更為深層的社會及時代問題。
該劇情節扣人心弦、語言精煉含蓄,人物各具特色,是“中國話劇現實主義的基石”,中國現代話劇成熟的裡程碑。
2、《膽劍篇》
《膽劍篇》的是曹禺、梅阡、于是之同志合著。是曆史劇創作的一部好的作品。《膽劍篇》(與于是之、梅阡合作)取材于2400多年前越王勾踐“卧薪嘗膽”的曆史故事。
但作者真正的用意卻不在重新演繹這個關于複國的故事。1960年代初期,我國由于天災人禍使國民經濟處于暫時困難時期。為了鼓舞人民的鬥志,曹禺執筆創作了這部五幕曆史劇。
3、《日出》
《日出》是近代劇作家曹禺創作的戲劇,該劇1936年6月在《文學季刊》第一期開始連載,同年10月首次出版。
《日出》以抗戰前的天津社會為背景,以交際花陳白露為中心人物,以陳白露住的某大旅館(惠中飯店)華麗的休息室和三等妓院(寶和下處翠喜的房間)為活動地點,寫了黎明、黃昏、午夜、日出四幕。
描寫了20世紀30年代初期受到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恐慌影響下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都市裡,日出之前,代表腐朽勢力的上層社會在黑暗中“損不足以奉有餘”的種種活動,和下層社會的悲慘生活。該劇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生活強烈的愛憎和迫切期待東方紅日的心情。
4、《原野》
《原野》話劇改編自曹禺先生經典名著《原野》《原野》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大師曹禺先生的經典名著。這部創作于1937年的經典名著,是曹禺先生唯一一部描寫中國農村的作品,其風格顯然不同于他的其他代表作。
如《雷雨》、《日出》、《北京人》。這部作品已經和現實主義有了區别。這個冤冤相報、看似簡單的複仇故事,蘊涵着闊大淵深的人物情感并展現出複雜鮮明的人物性格:它不僅僅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表現被壓迫、被摧殘的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還更深地發掘了人性的複雜多面性。
5、《北京人》
三幕劇《北京人》以一個典型的沒落士大夫家庭曾家的經濟衰落為全局矛盾沖突的線索于戲劇沖突發生的具體背景,以曾家三代人為主人公,展開家庭中善良醜惡,新生與腐朽,光明與黑暗的沖突。
通過這些沖突,深入封建家庭這一軀體深處,着力反映出封建主義精神統治對人的吞噬,人們在這種精神統治下對人生的追求,以及這種精神統治必然破産的結果。
劇本作者曹禺談到寫作動機時說道:“當時我有一種願望,人應當像人一樣活着,不能像當時許多人一樣活着,必須在黑暗中找出一條路子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