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表示修飾關系時,一般起連接狀語的作用;表示順承(或承接)關系時,一般而的前後有時間、空間或邏輯事理上的順序。從一定意義上講,順承仍然包含因果因素。如“撞而破之”,撞是破的前奏,也是破的原因。
我們再來看看“随波而逝”。
“随波”是一個介詞結構,起到狀語的作用,“逝”是謂語中心詞。敵船被火焚燒以後,随着波濤消失了。 (随波)而逝,就如“(在家)吃”、“(沿街)而走”一樣,表示一種條件。它們之間不存在順序,更沒有因果。
因此,可以斷定,“随波而逝”的“而”是修飾詞,可以不譯,像“沿街走”一樣:随波逝。
補充一點:同類的句子很多,如:順勢而為、逆勢而進、迎難而上、乘風而發、逆風而行等等,确實有詞典解釋為順承關系。本人并不贊同,作為一種存疑闡述,以提供一個思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