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族樂器,曆史悠久,源遠流長,中國境内的竹材種類很多,不完全統計大約有一百多種,樂器的實用性不僅表現在某些樂器原來是生産工具或生活用器,并且人們用它們來傳遞一些特定的生活信息,那麼苗族中又有什麼傳統樂器呢?本期苗族文化為你解析!
管樂樂器:有蘆笙、芒筒、夜箫、姊妹箫、笛、唢呐等。
弦樂樂器:多為伴奏樂器,主要有二胡、古瓢琴、月琴等。
打擊樂器:有銅鼓、木鼓和皮鼓。
蘆笙,是少數民族特别喜愛的一種古老樂器之一,是民族節日中必備的樂器。而蘆笙更是苗族傳統的簧管樂器,在苗族地區廣為流傳。蘆笙是苗族文化的一種象征,苗族蘆笙在表演吹奏方面把詞、曲、舞三者融為一體,保持了苗族曆史文化藝術的原始性、古樸性。
芒筒,是苗、侗、水、瑤等族單簧氣鳴樂器,又稱地筒、莽筒、蘆笙筒。苗語稱果董、董 果木,意為筒筒蘆笙。侗語稱筒蔔、咚的,意為大竹筒。流行于貴州、廣西、湖南等省區。
夜箫,苗語稱“寥”,因多在夜間吹奏而得名,是苗族特有的單簧氣鳴樂器。它用無節的細竹管制成,管長50厘米左右,外徑約11毫米,内徑7毫米左右,管的下端開有4個音孔,上端為吹口,豎吹。在吹口的正面,開有一個長方形缺口,為夾簧片用的,簧片多用薄竹片或蘆葦片做成。吹口的背面開有半弧形的缺口。吹奏時氣流自弧形缺口進入管内,振動簧片而發音。制作夜箫時,因所用竹材長短不一,管徑大小有異,所以它也有高、中、低音之分,但由于箫管細小,隻能輕輕吹奏,可吹出兩個八度音程。
您也許還喜歡:
解惑:維吾爾族是白種人嗎
淺述維吾爾族語言文字
維吾爾族圖騰的象征意義
新疆維吾爾族起源與曆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