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合肥曆史極端低溫

合肥曆史極端低溫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6-11 11:49:53

“仲夏苦郁蒸,揮汗白雨翻”

自古炎夏難熬,雖有西瓜、空調、WIFI,但總歸要出門,感受這汗蒸般的世界,更不用說多年前空調尚未普及的時代。地處江淮之間的安徽,四季分明,夏季也是高溫頻發。曆史上,安徽夏季都出現過哪些極端高溫過程?最熱的是哪一天?夏季是在持續變熱嗎?

合肥曆史極端低溫(43.3大數據揭秘安徽極熱酷暑)1

為此,東籬邀請了省氣候中心的專家,用氣象大數據為安徽夏季“畫像”。

最熱一天,43.3℃

合肥曆史極端低溫(43.3大數據揭秘安徽極熱酷暑)2

數據顯示,1960年以來,我省曆史極端高溫曾達到過43.3℃,出現在1966年8月9日的霍山。緊随其後的第二、第三位,也在霍山, 就在第一位的前後兩天。可見此次高溫過程的酷熱程度。

第二年的8月,霍山再度迎來高溫過程,當年8月11日,錄得42.7℃的高溫,排名我省60多年來第四位。而第五位則是多年後的2013年,當年8月10日,泾縣高溫達42.7℃。

最長55天

合肥曆史極端低溫(43.3大數據揭秘安徽極熱酷暑)3

根據氣象行業标準,挑選出1961-2020年安徽省排名前5位的高溫過程。其中,強度最大的高溫過程出現在1966年。

1966年7月16日-8月12日,有累計1664站次出現高溫,其中912站次≥37℃,89站次≥40℃,其中8月6日到9日高溫頂峰,4天裡分别有10/18/12/16個站最高氣溫達到或超過40℃。

合肥曆史極端低溫(43.3大數據揭秘安徽極熱酷暑)4

近十年來,比較典型的高溫過程有2013年和2017年。

2013年7月23日-8月18日,高溫過程特點是持續時間長、範圍廣、強度強,區域性高溫過程等級達特強;其間,8月6-13日連續8天超過40℃的縣(市)均在10個以上,為我省有氣象記錄以來首次出現,主要集中在皖東南地區。

2017年,夏季先後出現四段高溫天氣過程,尤以7月12-31日為最強,我省出現大範圍持續性晴熱高溫天氣,梅雨高溫“無縫對接”。期間,23到27日每日幾乎所有市縣最高氣溫超過37.0℃,40~65%的市縣超過39.0℃。22-28日全省極端最高氣溫連續突破40.0℃,最高霍山為42.0℃,合肥、肥西、肥東、長豐、舒城最高氣溫刷新曆史記錄。

合肥曆史極端低溫(43.3大數據揭秘安徽極熱酷暑)5

就算再熱,幾天忍忍就過去了,就怕熱得沒完沒了。曆史上,我省多次高溫天氣持續不斷。其中1967年,石台縣高溫持續55天。1967年7月11日-9月3日,石台連續55天出現高溫,為我省最長記錄,其中32天≥38℃,5天≥40℃,最高40.9℃。

最熱的夏季

合肥曆史極端低溫(43.3大數據揭秘安徽極熱酷暑)6

從數據看,雖然1966年出現了曆史上最熱的三天,但就整個夏天來說,最熱的還要數1967年。這一年全省平均氣溫達到28.4℃。其次是2013、1961、1978、1994的夏季。

“七下八上”最熱

合肥曆史極端低溫(43.3大數據揭秘安徽極熱酷暑)7

從數據看,安徽最熱時段出現在“七下八上”,即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從前5強區域性高溫過程來看,開始日期多集中于7月中旬,以1978年出現最早(始于6月26日),2013年最晚(始于7月23日)。

近30年逐步變熱

合肥曆史極端低溫(43.3大數據揭秘安徽極熱酷暑)8

從曆年演變來看,安徽夏季平均氣溫波動明顯,其中1960年代至1970年代、2000年以來為相對較高的階段,1980年代至1990年代氣溫相對較低。如果以1991年低谷為界,可以看出近30年來,夏天确實是存在變熱的趨勢。

沿江江南最熱

合肥曆史極端低溫(43.3大數據揭秘安徽極熱酷暑)9

從夏季高溫日數空間分布來看,沿江江南大部20~31天,淮北中部和西部、江淮之間西部和南部15~20天,其他大部地區6~15天。高溫日數相對較少的地區集中在大别山區南部和皖南山區。

高溫危害

高溫災害易引發交通、水電及其他事故,給工農業生産和人民生活帶來嚴重影響,甚至造成損失。

夏季高溫造成城市水電供應緊張,持續高溫天氣引發幹旱,對生态造成危害,也會危害人體健康,影響正常生活。

1966年江淮之間南部和沿江江南夏秋連旱,旱情嚴重。特别是8月上旬偏高更為突出,不少地區的極端最高溫度在39~41℃,緻使江淮之間南部和江南的旱情相當嚴重,秋季作物的生長發育受到極大影響。

2013年盛夏高溫伏旱。7月23日至8月18日淮河以南平均降水量和無降水日數分别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少和最多。受高溫、少雨和蒸發量大疊加影響,氣象幹旱持續發展。

幹旱造成一季稻空秕粒增多,對夏玉米等旱作物産量形成不利,并導緻森林火險等級升高,江河湖泊水位下降、蓄水量明顯減少。截至當年8月14日,全省因旱受災人口1120.6萬人,飲水困難人口120.9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095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52.1億元。

此外,高溫天氣會導緻熱射病。在高溫環境下,人體出汗較多,易使人食欲不振,引起消化道疾病。因此,高溫天氣要盡量避免戶外活動,特别是盡量避開在上午10時至下午4時這一時段出行。如果必須在戶外工作時,要采取有效防護措施,切忌在太陽下長時間裸曬皮膚。從外面回到室内後,切勿立即開空調吹。農業生産也要結合時節,做好各項田間管理,防範高溫熱害對農作物的不利影響。

出品:安徽日報東籬工作室

策劃/文字:史力

監制:顧群 楊飛

制圖:甘亮

編輯:朱芳

數據支持:安徽省氣候中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