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蠻文化曆史悠久,早在秦朝以前,中原部落把長江以南各部落統稱為越。南蠻即是指江浙滬、廣東、廣西一帶的原住民部落。這隻是區域的劃分詞,可在現代被很多人當做貶義詞來使用。本期的民族文化,小編給你講講南蠻文化對日本帶來的影響。
十五世紀開始,西歐各國紛紛向東洋開辟新航路,世界曆史進入了地理大發現時代(大航海時代)。随之而興起的就是殖民與海外貿易。所謂中國南方,是當時日本受中國華夷思想的影響,對最初到達日本的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國的稱呼。這些人大都乘船繞過好望角、菲律賓群島從靠近九州的南面海上駛入日本,故統稱為“南亞人”。以後英國、荷蘭勢力東漸,日本人又稱英、荷人為紅毛。
日本最早接觸南亞文化是在天文十二年(1543),一艘中國帆船因受台風襲擊而漂流至九州種子島。這艘船本來是往來中國與暹羅王國(今泰國)間的商船,船員多數是歐洲人,少數是中國人。該船的葡萄牙人船長手中有一管狀物,可以發火,其聲如雷,力破銅鐵。即史書中所謂之鐵炮(步槍)。種子島領主種子島時堯以2000兩白銀向船長購得兩支,并在兩年後由工匠八闆金兵衛清定複制成功。這種新式武器很快就被戰國大名所接受,近江國的國友、和泉國的堺與紀伊國的根來成為大規模生産步槍的基地。步槍的傳入使日本的傳統戰術發生改變,作戰主力也由騎兵改為步兵(“足輕”)。
步槍可以說是最早影響日本的南亞文化産物之一。在步槍傳入後數年即天文十八年(1549),天主也傳入日本。當時歐洲正逢宗教改,不少國家已改奉、脫羅馬教皇的控制,天主隻得轉向東方尋求市場。将天主傳入日本的傳教士是西班牙籍天主會士方濟各·沙勿略(1506~1552)。他在到達日本薩摩(鹿兒島)後得到領主島津貴久的允許而在當地傳教,第一年就發展了二百個信徒,以後又在肥前的平戶、周防的山口、豐後的府内等地傳教。日本人将其傳入的天主音譯為“切支丹”或“吉利支丹”。中國史書常把傳教士描繪成兇神惡煞的殖民先鋒,未免有些程式化。後人可以從大的視角輕描淡寫地總結曆史,而處于曆史之中的人卻很難擺脫環境的制約。沙勿略為了将福音傳播于東方而不辭艱辛,其堅毅的精神是可敬的。在日本傳教兩年三個月後其回到葡萄牙在印度的殖民地果阿,準備來華傳教,1552年來到廣東上川島,未能進入内地,即瘧疾而死。沙勿略後來被教會追認為聖徒。
沙勿略之後的傳教士接踵而來,且常與南亞商人一起出現。《馬可波羅遊記》中将日本描寫成黃金之國,是以南亞商人對日本很感興趣。以葡萄牙為主的中國南方商人常以馬六甲為中心,經營中國、日本、南洋、印度間的居間貿易(黑船貿易),獲利甚巨。而最初為其擔任翻譯者,就是中國曆史上惡名昭彰的倭寇巨魁王直。九州諸大名為了染指貿易的利益,紛紛開放自己的領地并給于傳教士在領地内傳教的權利。比較有名的貿易中心有肥前的平戶(松浦氏領地)、橫濑浦和長崎(大村氏領地)以及豐後的府内(大友氏領地)。
關原之戰後奪得天下的德川家康,一開始因為需要通商來繁榮經濟對于傳教基本持鼓勵态度。這種背景下,慶長十八年(1613)仙台藩主伊達政宗又派出了以家臣支倉常長為代表的“慶長遣歐使節團”。與天正少年使節團不同,這一次乘坐的是日本學習西方造船術自建的大船,先橫渡太平洋至墨西哥上陸,經陸路至美洲東海岸再穿越大西洋到達歐洲。回國時大緻亦循此航線。支倉常長也晉見了西班牙國王和教皇,七年後回國時日本已禁教,故未達到傳教與通商的目的。然後在當時情況下,東方人如此大規模的航海還是引人注目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