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世界十大奇迹之中國萬裡長城的意義

世界十大奇迹之中國萬裡長城的意義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2-24 21:25:01

  萬裡長城,是我國古代第一軍事工程,是我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作為世界十大奇迹之一,萬裡長城的存在有什麼樣的影響和意義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1、邊帶發展

  自秦漢至明清,長城沿線的許多關口成為農、牧兩大經濟、文化系統民族交易的場所或中心,有的逐漸發展成為長城沿線的重要城鎮。長城既保證了農業經濟、文化與畜牧業經濟、文化的正常發展,又為二者的交流和相互補充提供了場所和方便;又起着調解兩種經濟,使農、牧業經濟朝着主輔相互配合的方向發展的重要作用。因此,長城不單純是曾起過将兩種經濟、文化分割開來的作用,還曾擔負着将兩種經濟、文化緊緊系在一起的重任。

  秦漢之時,累計投入的兵民有近千萬之衆。秦始皇在修築長城的同時,即着手加強邊境地區的開發建設,揭開了屯田戍邊、開發邊區的序幕。漢代由于修築長城的時間較長,曾有多人提出移民實邊的建議,這些建議先後被漢政府采納接受并組織實施。移民和戍守長城的軍人一起,開墾荒地進行農耕,不但加速了邊區的經濟開發,節省了政府的大量軍費開支,而且大大減少了長途運輸之苦,并将華夏文化遠播四方。

  2、民族融合

  在文化方面,長城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和發展上也起了重要作用。長城的修建和戍守,長城區域的争戰,反而促使了中國古代漢族和十幾個少數民族進行了廣泛的融合。

  漢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南匈奴歸漢,實現了中原農業區的華夏漢族與北方畜牧民族的彙合,這便是中華民族的形成之始。建國以後在内蒙古陰山一帶漢代城堡遺址的考古發現,說明漢與匈奴的和平往來,并沒有完全被萬裡長城和軍事堡壘所遮斷。

  唐代,唐太宗大破突厥軍後,使數十萬降衆居住在邊境長城沿線一帶,設置六個都督府,任命突厥人為都督。突厥人接受了漢族先進的經濟和文化,進一步加速了民族融合的步伐。金元時期,雁門關外由起初的“不植桑榆不種麻”,到後來的“生民何處不桑麻”,正反映了這一曆史的規律。

  明在長城沿線開放“馬市”,表現了漢蒙互相依存、漸趨融合的密切關系。清政府采取懷柔政策,進一步促進了長城一帶的民族大融合。

  3、軍事意義

  長城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偉大的軍事防禦工程,它并非簡單孤立的一線城牆,而是由點到線、由線到面,把長城沿線的隘口、軍堡、關城和軍事重鎮連接成一張嚴密的網,形成一個完整的防禦體系。軍堡、關城和軍事重鎮這個體系具有戰鬥、指揮、觀察、通訊、隐蔽等多種功能,并配置有長駐軍隊的點線結合防禦工程整體。

  長城所體現出的軍事防禦思想,在軍事發展史上有重要地位。長城的産生和發展和中國古代的整個軍事發展同步前進,對于研究古代軍事作戰思想形成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秦皇漢武,包括明初,無不是在主動出擊、軍事上取得壓倒優勢時修建長城的。這說明,修築長城既是一種積極防禦,又是積蓄力量、繼續進取的謀略。

  修築長城,是針對西北邊地軍情所采取的積極措施,是化被動為主動事前防禦。需要要強調的是,長城的防禦作用不是一般人以為的“不被攻陷”;其真正的用處在于——入侵者或許能集中力量偶爾攻破一兩個關口、闖入内地,但隻要整段長城還駐守有強勁的軍隊,入侵者就始終面臨被阻擊、伏擊而無法回家的危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