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越劇十八相送唱詞,講述的什麼故事?

越劇十八相送唱詞,講述的什麼故事?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1-09 20:05:16

  梁山伯與祝英台是中國民間流傳了千百年的愛情故事,從西晉開始一直到現在。所以民間也将這個故事編成一段戲劇傳播了下來。越劇中的十八相送正是出自于這個故事。本期越劇文化帶你來看看越劇十八相送唱詞。

  從紅羅山書院到祝英台家,正好十八裡路,到梁山伯家,也大約是十八裡。因此才有“十八相送”的情節。這十八裡路上,滿是浪漫和美好。對于梁祝來說,這十八裡路顯得太短太短。「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十八相送」故事中的隐喻可用三個過程來呈現心理空間的融合現象,即組合、完成、及執行三個過程。

  在「組合」的過程中,由于祝英台是女扮男裝,梁山伯相信心理空間中對于梁山伯與祝英台的預設為「男-男」,這個預設随着言談的進行向下擴展,因此對于祝英台種種關于男女的比喻(例如兄弟與妻子,公鵝與母鵝,牛郎與織女,金童與玉女),皆無法在心理空間融合的「完成」階段形成祝英台所希望的比喻投射,僅能取其字面上的意義。

  例如對于「公鵝與母鵝」的比喻,梁山伯以「未曾看見鵝開口,那有母鵝叫公鵝」來回應。當祝英台提到家中有九妹想介紹給梁山伯時,梁山伯的預設空間中的梁祝,變成了梁山伯和九妹,形成「男—女」的關系,梁山伯的心理空間融合,在此時進行第三個過程「執行」。

  他的新預設向上漂流,對于言談中所提過的字面意義,于此時重新诠釋為比喻意義,因此以「無怪出言多比喻,原來一味想聯婚」來回答,剛剛的不可能,太荒唐,梁山伯預設中的九妹換成了祝英台,心理空間的融合重新執行,新預設再度向上漂流,對于言談中所形成的比喻意義,亦于此時重新诠釋為另一個比喻意義,這部分可以在回十八「訪英台」中得到印證。

  透過本文的探讨,可以了解「梁山伯與祝英台」電影何以如此脍炙人口,令觀衆百看不厭,其巧妙地運用隐喻的各種技巧,是其吸引人心的重大助力。透過心理空間理論的探讨,更可印證隐喻是一種語意融合的現象,此融合的過程可以随着言談的進行與新的訊息重新組合,産生新的意義。

  祝英台:書房門前一枝梅,樹上鳥兒對打對。喜鵲滿樹喳喳叫,向你梁兄報喜來。

  梁山伯:弟兄二人出門來,門前喜鵲成雙對。從來喜鵲報喜訊,恭喜賢弟一路平安把家歸。

  祝英台:出了城,過了關,但隻見山上的樵夫把柴擔。

  梁山伯:起早落夜多辛苦,打柴度日也艱難。

  祝英台:梁兄啊!他為何人把柴擔?你為哪個送下山?

  梁山伯:他為妻兒把柴擔,我為你賢弟送下山。

  祝英台:過了一山又一山,

  梁山伯:前面到了鳳凰山。

  祝英台:鳳凰山上百花開,

  梁山伯:缺少芍藥共牡丹。

  祝英台:梁兄你若是愛牡丹,與我一同把家歸。我家有枝好牡丹,梁兄你要摘也不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