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制作:胡彥竹
新華社天津3月4日電(記者周潤健)“一陣催花雨,數聲驚蟄雷。”北京時間3月5日22時44分将迎來“驚蟄”節氣。此時“九九”已盡,大地春回,萬象更新,風和日麗,草木初萌。“春雷響,萬物長”,沉睡一冬的蟄蟲也開始驚醒而出。
海報制作:方金洋
曆史學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介紹,每年公曆3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進入“驚蟄”節氣,是為二十四節氣中第三個節氣,春季第三個節氣,也是仲春開始的标志。
“驚蟄”時節,全國大部地區氣溫和地溫普遍回升,“一鼓輕雷驚蟄後,細篩微雨落梅天。”春雷乍響,這種自然現象大多出現在長江流域,北方進入4月,方可偶聞雷鳴。萌動的雷聲,仿佛一道春天的召集令,萬物立刻就有了精神。
“驚蟄”之後,廣大農村進入了一年中的繁忙時節,“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大江南北,陸續呈現出一派春耕的忙碌景象。
海報制作:方金洋
“驚蟄”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鳴;三候鷹化為鸠。意思是說,桃花盛開,黃鹂始鳴,斑鸠求偶。“驚蟄”花信: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薔薇。“九盡桃花開”,此時節,我國南方地區溫度較高,一樹樹深紅色或淺紅色的桃花競相開放。唐代詩人元稹有詩雲:“陽氣初驚蟄,韶光大地周。桃花開蜀錦,鷹老化春鸠。時候争催迫,萌芽互矩修。人間務生事,耕種滿田疇。”在年複一年的融融春光中,繁花似錦,生機勃勃,充滿希望的大好年景就在眼前。
“驚蟄”一到,氣溫迅速回升,日照明顯增加,但冷暖空氣時有交替,此時節公衆應如何保健養生?羅澍偉結合民間傳統和養生專家建議說,“驚蟄”時節,氣溫波動較大,應随時關注天氣預報,适當增減衣物,避免受涼感冒;盡量少去公共場所,減少“密接”,防止流感等季節性疾病相互傳播。
随着天氣變暖,人體肝陽之氣漸升,養生宜順應這一規律,多食富含植物蛋白和維生素等養肝益脾、溫潤清淡的食物,如銀耳、蓮子、山藥、油菜、芹菜、苦瓜等,少食油膩辛辣之物,以使五髒平和,氣血暢達。
海報制作:方金洋
春季天幹氣燥,往往使人舌燥咽幹,喉中作癢。果品中,梨味甘性寒,滋陰清熱,潤肺止咳,生熟食用,均可生津降火。
起居方面宜遵古訓,“夜卧早行,廣步于庭”,也就是多到戶外踏青散步,呼吸新鮮空氣,使精神振奮、身心康健。每天安排一定時間的午睡,對于人體也大有裨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