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有一種說法是“女子無才便是德”!而在當今社會,幾乎沒幾個人會苟同這句話了,很多女同胞比男同胞優秀得多,臉蛋美不是全部,有内在有才華的女性更受人尊崇。那麼大家知道我國近代都有哪些才女嗎?就讓民間故事來為大家揭曉吧!
蕭紅
蕭紅(1911-1942),中國近現代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為“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乳名榮華,學名張秀環,後由外祖父改名為張廼瑩。筆名蕭紅、悄吟、玲玲、田娣等。
1911年,出生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一個地主家庭,幼年喪母。1932年,結識蕭軍。1933年,以悄吟為筆名發表第一篇小說《棄兒》。1935年,在魯迅的支持下,發表成名作《生死場》。1936年,東渡日本,創作散文《孤獨的生活》、長篇組詩《砂粒》等。1940年,與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後發表中篇小說《馬伯樂》、長篇小說《呼蘭河傳》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結核和惡性氣管擴張病逝于香港,年僅31歲。
她的一生是反封建的勇士的一生,但在個人生活卻是一個弱者。“我是一個女性。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邊的累贅又是笨重的!”蕭紅去了,她的一生留下了無數閃光的文字,也留下了無數個謎,正是“何人繪得蕭紅影,望斷青天一縷霞。
文體特征
蕭紅的小說具有鮮明的文體特征,創造出場景性的小說結構。系列散文《商市街》在發表時曾遭到“看不明白”的議論,因為蕭紅使用了不少小說的技巧,這樣的寫作形式在20世紀30年代異常新穎,從文體上看,它更接近小說,不過它又是“不折不扣的生活記錄”。
在中國現代小說史上,從《商市街》、《生死場》到《呼蘭河傳》,蕭紅打破了傳統小說單一的叙事模式,創造了一種介于小說、散文和詩之間的邊緣文體,并以其獨特的超常規語言、自傳式叙事方法、非情節化的結構及詩化風格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蕭紅體”小說文體風格。這種小說文體的發展道路就是中國現代小說的散文化,從一個方面實現了文學史的銜接、承續,在審美意識上溝通了現代文學與傳統文學。更準确地說,是把傳統文學中高雅的部分——詩和散文,與現代文學中已經代替了詩而成為主體的部分——小說,實現了新的對接。正是這一對接造就了現代文學中最具生命力的内容。
蕭紅以自己悲劇性的人生,感受和生命體驗,觀照她所熟悉的鄉土社會的生命形态和生存境遇,揭露和批判國民性弱點,抒寫着人的悲劇、女性的悲劇和普泛的人類生命的悲劇,從而使其小說獲得一種濃烈而深沉的悲劇意蘊和獨特而豐厚的文化内涵。
語言特點
蕭紅的小說有超常規的文體語言,詩化、直率而自然。蕭紅的創作多有自叙傳的色彩,她并不是按照常人的思維循規蹈矩地寫作,而是以一種極自然的陌生語言去描寫她所熟悉的一切。蕭紅對語言的超常規運用,既表現為新鮮、生疏,同時又表現為直率、自然。蕭紅語言的直率首先表現在她率性而言,以她特有的童心觀照世界時對這個詩意世界不加雕飾的語言描繪。這種超常規語言的運用在蕭紅後期的創作中越來越成熟。
《牛車上》中的三月春陽、《後花園》中的六月鮮花、《小城三月》中的初春原野等,都是一個個兒童眼中的世界,自然而成,人物風景并不受舊的形式束縛。同時,這種直率的語言又表現出自然的特點,她寫的人物是從生活裡提煉出來的、活生生的,不管是悲是喜都能使讀者産生共鳴。因為直率,不用僞飾、矯情,就更顯得自然質樸,直率和自然這兩種特性自然成為一體。這種語言沒有着意雕琢的痕迹,自然而然,蘊含着一種稚拙渾樸的美、一種獨特而醇厚的情調,從而成為“蕭紅體”小說叙述風格的重要特征。
思想特質
蕭紅認為作家的首要任務是“對着人類的愚昧”,她認為作家是超階級的,作家應該為人類而寫作。即便是在抗戰救亡時期,她也拒絕使小說直通民族主義或愛國主義的宏大主題。 蕭紅的創作擺脫了狹隘的階級論,具有自己成熟的文學主張,這也是蕭紅能成為優秀作家的重要前提。蕭紅創作之初确實接受了左翼文學的影響,有着些許左翼文學激進的色彩,對底層的民衆,尤其是底層的被階級和男性雙層壓迫的女性給予了深刻的同情,其作品人物多以女性、兒童、老人為主,而女性更為常見,女權主義思想日漸成熟。但是,蕭紅的創作與流行的現實主義左翼文學又有着很大差異,她的階級觀念不但是政治的、經濟的,而且是文化的,是強勢與弱勢的對立。抛開“抗日”的政治内容, 她的《生死場》依然有直逼人心的驚心動魄的力量。從直接面對人的生存層面說話這個角度來說,蕭紅或許比魯迅走得更遠、體驗得更深、離信仰更近。
蕭紅是一位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女性作家,以其作品中悲喜交雜的情感基調、剛柔并濟的語言風格以及獨特的寫作視角的運用和對行文結構的處理,在文學史中獨樹一幟。蕭紅是典型的女文青的性格,愛折騰,不願守本分,她的一生泛泛而言是很慘的、短命、窮困、奔波,她從十九歲離家出走,這一走便再沒回頭,中間隻輾轉回去過一次。
蕭紅天真,莽撞,熱情,這個是她的優點,不過也造就了她的不幸。蕭紅的一生是被家庭、愛情和社會所放逐的一生,她短暫的生命之旅,飽嘗了太多的愛的幻滅和悲哀,每一次的愛情都讓她傷痕累累,不堪重負。因而在其内心深處,始終深藏着難以排解的無家和無愛的悲涼感。
蕭紅在追求愛情,追求自由,她隻想做自己,卻又永遠做不好自己。在每一段感情的起初,蕭紅似乎都是以自己的身體作為資本,得以依傍一個男人。她所依賴的愛人——陸振舜、汪恩甲、蕭軍、端木蕻良,還是她所敬重的魯迅,都沒有也不可能成為她永遠的救星。
用蕭紅本人的話說:“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邊的累贅又是笨重的。”所謂的紅顔薄命、情路坎坷,原因全在于此。
悲劇的根源,也許是在那個男權社會裡,男人的大男子主義與玩弄女性的心态。而且他們是懦弱而自私的。蕭紅她要自由平等,可又把希望寄托在男人身上,最終導緻了幻想的破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