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大百科全書是編撰于明永樂年間的《永樂大典》,初名《文獻大成》,是中國的百科全書式的文獻集。保存了14世紀以前中國曆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百科文獻。彙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是中國最著名的一部大型古代典籍,它的規模遠遠超過了前代編纂的所有類書,為後世留下許多豐富的故事和難解之謎。
《永樂大典》是明永樂年間由明成祖朱棣先後命解缙、姚廣孝等主持編纂的一部集中國古代典籍于大成的類書。朱棣秉着彰顯國威、造福萬代的決心,以“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于天文、地志、陰陽、醫蔔、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為一書”為宗旨,曆時四年終于定稿(1407)。為了保證《永樂大典》名副其實,收錄更多更準确的内容,明成祖允許編纂者調用皇家圖書館文淵閣的全部藏書,還派人到各地搜采圖書,為編纂圖書提供了充分的保障。該書的撰寫規模前後累計3000多人,全書共22877卷(目錄60卷,共計22937卷),11095冊,約3.7億字,彙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