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袈裟是什麼意思,袈裟為什麼又叫百衲衣

袈裟是什麼意思,袈裟為什麼又叫百衲衣

民俗 更新时间:2024-11-10 17:47:04

  在我國的四大古典名着《西遊記》中有着一個經典片段,便是一個寺廟中的住持看中了唐僧美麗的袈裟,想要越貨殺人,雖然這樣的場景是并不會在佛教中發生的,不過曾經的袈裟卻是與如今不同的。

  那麼,本期佛學入門一起了解袈裟為什麼又叫百衲衣。

  中國漢族地區,有的僧人為了表示“苦修”,破除對穿着的貪求,常拾取别人丢棄的陳舊雜碎的布片,洗滌幹淨後,加以密縫拼綴而成衣,通稱為“衲衣”,也稱功德衣、無畏衣等,形似袈裟。百衲衣(袈裟),因用許多方形小塊布片拼綴制成而得名,泛指補丁很多的衣服。

  袈裟意譯作壞色、不正色、赤色、染色。指纏縛于僧衆身上之法衣,以其色不正而稱名。又作蓮服、袈裟野、迦邏沙曳、迦沙、加沙。又作袈裟野、迦羅沙曳、迦沙、加沙。為佛教僧衆所穿着的法衣,以其色不正,故有此名。

  “袈裟”是梵語,到了晉朝葛洪撰寫字苑,才把它改成“袈裟”了。“袈裟”是僧尼們的“法衣”,它是從衣的“色”而立名的;所以也可以把它叫做“壞色衣”或“染污衣”。又因為“袈裟”的縫制方法,必須先把布料剪成一些碎塊,然後縫合起來;所以又可以把它叫做“雜碎衣”或“割截衣”。

  又據四分律第四十和四分律删補随機羯磨疏說:“袈裟”是由阿難尊者奉佛指點,模拟水田的阡陌形狀縫制而成。世田種糧,以養形命。法衣之田,長養法身慧命,堪為世間福田;所以又叫做“田相衣”、“福田衣”、“百納衣”。

  縫制這種僧衣有嚴格的規定,一般都是用若幹條長方形布片縫成,并且隻準用類似黑色的布片。一般僧人常自稱“衲子”或“貧衲”,即由此而來後來,根據這個百衲的意思,凡是用零星材料集成一套完整的東西,都以百衲稱之。如百衲本、百衲琴、百衲碑等。

  以前的袈裟可沒有那麼漂亮,和尚有化緣一說,他們化的可不止百家飯,還有百家衣。舊時社會,那時候每戶人家沒有像現在這樣衣服成堆,所以能捐助給和尚也就是一些零碎的布頭,和尚就把每戶人家的布都縫制以來,形成袈裟,這樣的袈裟是由成百塊布拼湊而成的,所以也叫“百衲衣”。

  民俗學家說:按照風俗習慣,穿百衲衣的孩子長大後,父母要向當年讨過布的人家還情的,一般來說,讨過布的人家得還一截能做一件衣服的布。這獲之碎布、報之衣料的百衲衣風俗,就像“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的古訓。

  【結束語】在民間中常常有着一些孩子從出生開始身體就比較弱,經常性差一點就被閻王帶走了,這些孩子也是要從小吃百家飯,穿百衲衣的。袈裟集百家之布,也就有了百衲衣這樣的稱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