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覆”是《紅樓夢》中最難的遊戲。
說它“難”,并不是說它遊戲規則難,而是想要玩這個遊戲,肚子裡要有“貨”。
01
在賈寶玉的生日宴上,賈寶玉說“雅坐無趣,須要行令才好”。
衆人有的說玩這個,有的說玩那個,如此意見不統一,林黛玉提議幹脆抓阄。
香菱因為最近在學作詩和寫字,便主動請纓說自己來寫。
與賈寶玉同一天生日的還有平兒、邢岫煙、薛寶琴,探春讓平兒先抓。
第一次抓到的遊戲正是“射覆”。
接下來薛寶钗對“射覆”的解釋才是重點:
“把個酒令的祖宗拈出來。`射覆'從古有的,如今失了傳,這是後人纂的,比一切的令都難。這裡頭倒有一半是不會的,不如毀了,另拈一個雅俗共賞的。”
如此看來,“射覆”是酒令中最難的遊戲,在座的人有一半都不會玩,所以薛寶钗提議毀了,重新拈一個雅俗共賞的。
探春說既然已經拈了出來,哪有毀了的道理。
然後襲人又拈了一個,是“拇戰”,也就是所謂的“劃拳”。
這場寶玉的生日宴,玩了兩個遊戲,一個是射覆,一個是劃拳,完全是兩種風格的遊戲。
也幸好探春阻止薛寶钗,沒有讓薛寶钗“毀了”射覆,不然我們在《紅樓夢》中再看不到這樣高雅有難度的遊戲了。
02
在《紅樓夢》中,射覆的遊戲規則是這樣的:
所謂“射”,是“猜”的意思。
所謂“覆”,是“遮蓋、隐藏”的意思。
這個遊戲原來是一種猜謎遊戲,用碗盆把一樣東西遮蓋起來,猜中者獲勝。
但在文中,“射覆”其實是“詩詞射覆”,這是純粹的文人遊戲,難度系數非常大。
肚子裡墨水不夠,腦子轉得不夠快的,都很難玩轉這個遊戲。
具體的遊戲規則:
兩人一覆一射,出令者先出謎面,暗含眼前一事物,應令者據謎面線索猜出謎底,但不能直言謎底,而要用另一個謎面來回答,并且所有句子均要來自詩詞古文典故。彼此認為答對才算過關。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一種“心理遊戲”,看能不能猜中對方心中所想。
通俗一點來說,就是猜謎語,但是比猜謎語更難。準确來說是以謎猜謎。
①覆者先說謎面;
②射者猜中的話不能直接說出謎底,要另說一個謎面來作答;
③彼此都對才算過關。
隻看規則的話,還是很難理解這個遊戲。
舉個例子:
比如你和我兩個人玩這個遊戲,你是“射者”,也就是猜的那個人;我是“覆者”,是出謎的那個人。
我們先限定猜謎範圍,比如是猜城市的名字。
我是“覆者”,我先出謎,“帶槍的人”。
你是“射者”,你來猜謎,猜到是“武漢”,但是你不能直接說出來,要用另外一個謎面回答我,“沒有男人的城市”。
我聽了你的回答,心領意會,知道你的謎底也是“武漢”,這樣彼此對着了,就說明這輪“射覆”就射對了。
現在是不是好理解一些了?
在《紅樓夢》中,“以謎猜謎”就不是這麼簡單了,而是“詩詞射覆”。
“覆者”先想一個事物,聯想一句包含這個事物的成語、詩詞或典故。但是不能把這個成語、詩詞或典故全部念出來,而是要挑其中一個字說出來。
“射者”要先從這個字中猜出來是哪句詩詞或典故,再從詩詞和典故中猜出覆者讓他猜的是哪個字。
“射者”猜中後也不能直接說出來,而是要以成語、詩詞和典故的形式表達出來,還不能說整句,也要從中選一個字來射,如果說中了覆者自然會明白。
薛寶钗說“射覆”比一切令都難,難在什麼地方呢?
第一,猜射範圍廣。所以薛寶琴才說“室内生春”,也就是限定室内的事物。
第二,覆者提供的信息太少。覆者隻說出一個字,射者要由這一個字聯想到到詩詞或典故。
第三,射者揭底要“曲折”,不能直接說出“底”。射者猜中後不能直說,同樣要用另一個詩詞或典故說出一個字來。
第四,覆詞和射詞都要有出處。
03
如何确定“射者”和“覆者”呢?
探春喝了一杯酒,自命為令官,讓丫鬟拿來骰子和令盆:
“從琴妹擲起,挨下擲去,對了點的二人射覆。”
也就是衆人輪流擲骰子,第一個人擲得了幾點,剩下的人中如果哪個也扔到了這個點數,那麼這兩個人就來射覆。
其中,第一個人是“覆者”,第二個擲中的人是“射者”。
在這場生日宴中,點數相對的有四對人,分别是薛寶琴和香菱、探春和寶钗、李纨和邢岫煙、薛寶钗和賈寶玉。
我們一個一個分析。
第一對:薛寶琴覆,香菱射。
圃
老——吾不如老圃。(薛寶琴覆)
藥——藥圃。(湘雲提醒香菱射)
寶琴一擲,是個三,岫煙寶玉等皆擲的不對,直到香菱方擲了一個三。寶琴笑道:“隻好室内生春,若說到外頭去,可太沒頭緒了。”探春道:“自然。三次不中者罰一杯。你覆,他射。”寶琴想了一想,說了個"老"字。香菱原生于這令,一時想不到,滿室滿席都不見有與"老"字相連的成語。湘雲先聽了,便也亂看,忽見門鬥上貼着"紅香圃" 三個字,便知寶琴覆的是"吾不如老圃"的"圃"字。見香菱射不着,衆人擊鼓又催,便悄悄的拉香菱,教他說"藥"字。黛玉偏看見了,說"快罰他,又在那裡私相傳遞呢。”哄的衆人都知道了,忙又罰了一杯,恨的湘雲拿筷子敲黛玉的手。于是罰了香菱一杯。如果不限定場景的話,一旦“覆”的字很寬泛,那麼就很難“射”中。
所以薛寶琴說“室内生春”,也就是所射覆的謎底隻限于本室的事物。
薛寶琴想讓香菱猜的是“圃”字,衆人當時正是在“紅香圃”為賈寶玉慶生。
但是薛寶琴不能直接說出“圃”字,她想到了《論語》中的“吾不如老圃”,于是說了一個“老”字。
香菱雖然學詩很用功認真,但是不管怎麼說文學功底不夠,所以想不出謎底。
史湘雲是一個熱心腸急性子的人,她看見門鬥上貼着的“紅香圃”三個字,就知道薛寶琴覆的是“圃”字。
史湘雲悄悄告訴香菱,讓她說個“藥”字。
因為在很多詩詞中會出現“藥圃”兩個字。
①“圃”:是種植果菜的園地,也可以說是老農民。壽筵是在紅香圃舉辦,門口上貼着“紅香圃”三個字,所以薛寶琴覆“圃”字。
②“吾不如老圃”:出自《論語·子路》,“(樊遲)請學為圃。子曰:‘吾不如老圃’。”
意思是學樊遲向孔子請教怎麼種莊稼,孔子說:“我不如老農民。”
③“藥”:與“圃”字可以組成“藥圃”一詞,陸遊有詩《藥圃》,當中有詩句“幸茲身少閑,治地開藥圃”。
第二對:賈探春覆,薛寶钗射。
雞
人、窗——雞人、雞窗。(賈探春覆)
埘——雞栖于埘。(薛寶钗射)
下則寶钗和探春對了點子。探春便覆了一個"人"字。寶钗笑道:“這個`人'字泛的很。”探春笑道:“添一字,兩覆一射也不泛了。”說着,便又說了一個"窗"字。寶钗一想,因見席上有雞,便射着他是用"雞窗”“雞人"二典了,因射了一個"埘"字。探春知他射着,用了"雞栖于埘"的典,二人一笑,各飲一口門杯。
這是“射覆”的另一種遊戲規則,叫“兩覆一射”。
賈探春覆了一個“人”字,薛寶钗覺得這個字太廣泛了,賈探春又覆了一個“窗”字。
薛寶钗看見筵席上有雞,就猜出她覆的是一個“雞”字。
①“雞人”:是古代宮中掌管時間的衛士,因為宮中有例不能養雞,而是有專門夜間不睡覺的專職士兵頭上戴着“降績”候在宮門外,一到雞叫的時間,衛士向宮内報曉。
《紅樓夢》中還有一處提到了“雞人”,是在“賈政悲谶語”中薛寶钗的謎面詩:
“朝罷誰攜兩袖煙,琴邊衾裡總無緣。
曉籌不用雞人報,午夜無煩侍女添。
焦首朝朝還暮暮,煎心日日複年年。
光陰荏苒須當惜,風雨陰晴任變遷。”
這裡薛寶钗又一次關聯到“雞人”的典故,影射寶玉出家、寶钗獨守空房的凄涼慘淡的結局。
②“雞窗”:這是一個典故,晉人宋處宗買了一隻公雞,關在籠子裡,放在窗戶上,這隻雞慢慢地會說人話,能與宋處宗一起談論學問。
後來用“雞窗”指書房。
唐代羅隐的《題袁溪張逸人所居》中有詩句:“雞窗夜靜開書卷,魚檻春深展釣絲。”
③“雞栖于埘”,“埘”就是雞窩。
這一句來源于《詩經·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雞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這是一首婦人思念久役于外的丈夫的詩。
與結局中賈寶玉頓悟出家,薛寶钗獨守空房思念寶玉的結局相吻合。
第三對:李纨覆,邢岫煙射。
樽
瓢——(李纨覆)
綠——(邢岫煙射)
李纨和岫煙對了點子。李纨便覆了一個" 瓢"字,岫煙便射了一個"綠"字,二人會意,各飲一口。
關于李纨和邢岫煙射覆的情節内容較少,所以隻能從他們“覆”和“射”的内容窺探一二。
李纨應該是看見筵席上的酒杯,所以想到了覆“樽”字。
①“樽”:是酒杯。
②“瓢”:是葫蘆,剖開殼可以用作酒器,與“樽”字可以組成“瓢樽”一詞。
宋代蘇轍的《九日三首》中有詩句:“瓢樽空挂壁。”
唐代劉言史的《林中獨醒》中有詩句:“獨坐間瓢尊。”
這些都有孤獨憂思的意思,暗合李纨寡婦的生活狀态。
③“綠”:很多人不理解為何邢岫煙會射一個“綠”字,其實在古代,古代土法釀的酒顔色是黃綠色,所以很多詩人會稱之為“綠酒”。
現代不是還有一個成語,叫“燈紅酒綠”嗎?
邢岫煙猜到了李纨覆的字肯定是跟酒有關,于是就射了一個“綠”字。
在杜甫的《對雪》中有詩句:“瓢棄樽無綠”。
“瓢”、“樽”、“綠”都包含在其中。
第四對:薛寶钗覆,賈寶玉射。
玉
寶——此鄉多寶玉。(薛寶钗覆)
钗——敲斷玉钗紅燭冷。(賈寶玉射)
寶钗無日不生塵。(香菱聯想提及)
寶钗覆了一個"寶"字,寶玉想了一想,便知是寶钗作戲指自己所佩通靈玉而言, 便笑道:“姐姐拿我作雅谑,我卻射着了。說出來姐姐别惱,就是姐姐的諱`钗'字就是了。”衆人道:“怎麼解?"寶玉道:“他說`寶',底下自然是` 玉'了。我射`钗'字,舊詩曾有`敲斷玉钗紅燭冷',豈不射着了。”湘雲說道:“這用時事卻使不得,兩個人都該罰。”香菱忙道:“不止時事,這也有出處。”湘雲道:“`寶玉'二字并無出處, 不過是春聯上或有之,詩書紀載并無,算不得。”香菱道:“前日我讀岑嘉州五言律,現有一句說`此鄉多寶玉',怎麼你倒忘了?後來又讀李義山七言絕句,又有一句` 寶钗無日不生塵',我還笑說他兩個名字都原來在唐詩上呢。”衆人笑說:“這可問住了, 快罰一杯。”湘雲無語,隻得飲了。
賈寶玉和薛寶钗的射覆最有意思,不僅寫得詳細,典故出處都有寫出來,而且還暗示了钗寶黛的命運。
薛寶钗最在意的就是“金玉良緣”,最在乎的就是賈寶玉脖子上的通靈寶玉,所以她有意讓賈寶玉來猜“玉”字。
但是賈寶玉卻非常反感“金玉良緣”,所以矛頭一轉,射了一個“钗”字,把話頭還給了薛寶钗。
①“此鄉多寶玉”,是香菱說出來為薛寶钗作證的。
出自唐代岑參《送楊瑗尉南海》,當中有詩句:“此鄉多寶玉,慎莫厭清貧”,這是一首送别詩。
賈寶玉最後的結局“貧窮難耐凄涼”,在第十九回中有脂硯齋的一處批語,說賈寶玉最後“寒冬噎酸虀,雪夜圍破氈”。
所以“此鄉多寶玉”是為了引出下一句“慎莫厭清貧”,暗示了賈寶玉最後清貧的結局。
②如果說薛寶钗有意要覆“寶”字,那麼相比較而言賈寶玉射的“钗”字更勝一籌。
“钗”,是由兩股簪子交叉組合成的一種首飾,因為兩股分叉,所以隐喻夫妻的“分離”。
賈寶玉說出自舊詩“敲斷玉钗紅燭冷”,“玉钗”應該是隐喻林黛玉和薛寶钗的,賈寶玉最後為了避禍離家出走,斷了與黛玉、寶钗的所有往來音訊。
“紅燭冷”更好理解,薛寶钗嫁于賈寶玉之後,最後薛寶钗獨守空房,心事虛化,美夢成空。
③香菱又聯想到的“寶钗無日不生塵”,出自李商隐的《殘花》:
“殘花啼露莫留春,尖發誰非怨别人。若但掩關勞獨夢,寶钗何日不生塵。”
這是一首春怨詩,因為留不住春光,所以隻能掩關獨夢,寶钗這樣好看的飾品也隻能仍在一邊,任由落滿灰塵。
暗示了結局寶玉出家後,寶钗守寡的孤苦凄涼生活狀态。
04
最早的“射覆”其實是古代數學家的占蔔遊戲。
在《紅樓夢》中,“射覆”是一種文字遊戲,參與遊戲的人必須滿腹典故,至少要有千百首詩詞,才能應付得來。
也正因如此,這個遊戲僅僅局限于知識階層的狹小圈子,很難做到“雅俗共賞”。
不同趣味的讀者,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都可以有着不同的诠釋,以上僅僅是我的個人觀點。
以上内容由【愛文字的小獅子】原創首發,侵權必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