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蘭大、哈外畢業,分到北京大學工作,一位俄語老師成為北大副教授後,去當民辦學校校長。
這位受人敬重的老師就是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俄語系副教授李廷棟。
在北京大學老一代德學兼備的教師中,李老師是一位孜孜不倦投身教育事業的知識分子。
而成為大學教師之前,他的人生就是從西北的小鎮起步的。
1927年,李老師出生在甘肅省通渭縣義崗鎮的一戶普通人家。
在父母的敦敦教誨之下,他自幼刻苦學習,通過書本上的知識來探索世界。
後來,他進了通渭縣立初級中學(現在的通渭一中)讀書。
于那戰火紛飛的年代,念完了當時的中學,去了大城市上大學。
從蘭州大學俄語系(現為蘭州大學外國語學院俄國語言文學系)和哈爾濱外語學院(現為黑龍江大學,學校前身是1941年在延安成立的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三分校俄文隊,後更名為中|央-軍|委軍事學院俄文科、中央軍委俄文學校、延安外國語學校;1946年延安外國語學校部分領導和俄文系師生遷至東北,先後更名為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部附設外國語學校、哈爾濱外國語專門學校、哈爾濱外國語專科學校、 哈爾濱外國語學院,1958年更名為黑龍江大學)畢業後,他響應号召,奔赴最需要的地方。
這樣,他就來到了北京,被分配到正補充俄語師資的北京大學。
未名湖畔,在北大俄語系,李廷棟從助教、講師做到副教授,認真傾心教學和科研,紮實治學,赢得了師生的認可。
談到李老師的主要學術貢獻,人們總會記起他在俄語教研方面的豐碩著述。
作為俄語方面的學者,李廷棟副教授不僅編著并出版了《俄語語法、詞法》、《俄語曆史語法》、《俄語實用詞典》、《大學本科俄語》、《俄語對照常用詞手冊》、《俄語科普文選》等15部著作(獨立完成或合作完成),還參加編譯《文藝美學大全》、《俄語對照化工化學綜合技術詞典》等學術著作和譯著,其中《俄語語法、詞法》一書曾經獲得北京大學優秀教材獎,成為俄語學習者們的重要參考書。
由于李老師的不懈努力,很多人在學習俄語的道路上找到了方法,認準了方向。
而這些也正是李廷棟副教授所朝思暮想的,同他期待的學術生命更為靠攏。
盡管俄語教學在東北地區是很有優勢的,但是北京大學的俄語力量在李老師等教師的奮發進取之下,得到了進一步的增強。
所以說,在北京大學,李廷棟留在了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平台,深入淺出,曆久彌新,成為一位難得的專家。
退休前,李老師擔任過北大俄語系副教授和北大公共俄語教研室主任、北大俄語系學術委員會委員。
數十年來,他耕耘在教學一線,為社會培養了衆多優秀的俄語人才。
當然,能者多勞。
因為成績斐然,社會各界以及不少同行對李廷棟副教授尤為欣賞,邀請其擔任一些社會兼職,他從北京大學退休去一個民辦外語類高校——北京經貿外語培訓學校(民辦)當校長就是最典型的一個例子。
這背後,李老師在俄語高等教育事業方面付出了非常的努力,跻身于“翻譯家”之列,成為中國翻譯家協會北京分會會員和民盟中央學術委員會成員。
(完)
參考資料:
1、百科人物詞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