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幾年前《大聖歸來》上映時,國内影評人曾經寫下:大聖是一束光,讓我們看到了國漫的希望。
而《哪吒之魔童降世》讓我們知道,那個希望不僅僅是希望,國漫的輝煌時代真的在向我們走來。
上映4天破8億票房,連續兩天刷新動畫片單日觀影紀錄。
這幾乎預示着,它注定打破由《大聖歸來》創下的9.56億的國産動畫電影票房紀錄。
電影院裡,我看到身邊大人孩子一起笑了,也一起哭過。有父母帶着孩子來看的,有電影播放中聽到了孩子抑制的哭泣,也有成年人偷偷抹去臉上的眼淚。
《哪吒》為什麼被這麼多人喜歡,為什麼成年人也會哭?
或許,是因為孩子在哪吒身上看到了自由,而成年人在哪吒身上看到了打破偏見的可能性。
“打破偏見的哪吒
做了太多成年人想做而不敢做的事”
被這部電影感動并不僅僅因為它是國漫,而是因為它講了一個打動我的故事。
其實哪吒的故事,國人都再熟悉不過了。
但是這一個哪吒,卻格外招人疼。
“為什麼哪吒明明在幫别人,做英雄,大家卻要打他?”電影院裡的小朋友抹着眼淚問爸爸。
爸爸說:因為他們早就認定了他是壞人。
哪吒出生那天,本來全城百姓都來慶賀。但沒想到,本來應該是靈丸的他,被申公豹換成了魔丸降生。
天生神力,一出生就砸牆毀屋還差點傷了人。
于是,他的父親李靖向百姓承諾,将他關起來好好教育。
可是孩子的天性不是一個屋子,一個結界能困住的。孤獨的哪吒偷偷溜出門,想要去尋找朋友。
此時的他,除了天生神力外,不過是個走路都打晃的小屁孩。他想和男孩子們一起玩耍,想和小姑娘一起踢毽子,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他伸出手想接近這個世界,卻被人狠狠打落。大人看到他尖叫逃竄,躲得遠遠的。
孩子們聽大人說了他出生時的事,叫他妖怪,拿臭雞蛋、爛菜葉扔他。
可怕的不是哪吒,是人們心中的偏見妖魔化的他。
他一直孤獨成長,一直背負着誤解和世人的厭惡。
但這部電影裡的哪吒,依舊在父母的愛中,長成了很好的小男孩。
隻是誤解和偏見是他生命中的兩座大山。
“你們說我是妖怪,我就做個妖怪給你們看!”哪吒在最憤怒時這樣說着。
不被期待的小孩,總是用叛逆掩蓋孤獨和受傷。
于是他頑皮,去整人,讓當初欺負他的人都怕他。
他以為這是強大。
我想起高中時班裡最叛逆的男孩。他總是打架,總是頂撞老師。
老師開始會說:你明明可以考好你為什麼不努力。
他說,反正也沒人在意我考得好不好。
原來因為父母争吵、分居,他被丢給了奶奶,大人們都忙着自己的事情,他成了有父有母的孤兒,隻能折騰自己獲取關注。
他不可惡,他隻是可憐。
哪吒也是如此,隻是哪吒有愛他的爸爸媽媽。
直到他看到父親李靖為了他所做的一切,他才明白:強大不是能和所有人為敵,而是能保護自己愛的人。
他懂了,于是他不再說:這是我的命。
他說:
“去他的鳥命!我命由我不由天!
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才算!”
“國産動漫就是爛?
觀衆的高分都是同情分?”
國産動漫也承擔着這樣的偏見。
“國産”一直以來都承受着這樣的偏見——國産的一定不如國外的好,高級。
“國産”就是廉價、山寨、退而求其次的代替品。
而對于國産動漫來說,更是如此。
80、90後一代人的回憶,大多是由日漫組成的。雖然也有少數優秀的國漫作品,但是在我們提起時,我們還是會想起《灌籃高手》、會想起《海賊王》,會想起宮崎駿……
而很多劣質作品,卑劣的動漫人為了投機取巧制作的作品,也直接給本就不受待見的國漫又添了一筆陰影。
甚至在《大聖歸來》上映時,也有人說這樣的話:作為國漫來說不錯了。
心底裡的偏見,似乎成了國漫被更多人接受的攔路虎。
好在,哪吒就是要打破偏見的存在。
這次,我們看到的是炫目的特效,流暢的打戲動作。
僅僅是場景圖就被業内交口稱贊——充滿中國式的美感。
每一個我們在熒幕前看到的活靈活現的人物背後,都來自幕後人員的一遍又一遍的修改推敲。
敖丙的服裝設計,頗費心思。
電影中的小妹是個有點嬌憨的奶娃娃,更符合我們傳統印象中的造型。
哪吒在修改了100遍之後,最終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帶着黑眼圈的惡童。
導演想通過這個不太讨喜的惡童哪吒告訴大家,外表的偏見也可以被打破。
就像很多人看完影片說的:“即使和歐美、日本比,哪吒也不落下風。”
這一次哪吒終于讓國漫,不再需要“同情分”。這一次,他們終于能決定自己的命運。
這部注定載入影史的作品,
差點讓一家公司倒閉
《哪吒之魔童降生》是這個暑期檔最黑的黑馬。
上映4天破8億,連續兩天刷新動畫片單日觀影紀錄,而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長。
這幾乎預示着,它注定打破由《大聖歸來》創下的9.56億的國産動畫電影票房記錄,甚至有望突破《瘋狂動物城》創下的15.3億人民币的動畫片國内票房總紀錄。
這些成績背後,是很多忍痛割愛,是導演餃子騎着自行車往返于家和公司之間,熬了無數夜,死磕到花光最後一分錢,直到:再不出來,我們公司就倒閉了。
導演有很多想法,隻是通過文字描述都覺得精彩。
比如:“哪吒和敖丙牽手之後,他們對抗天劫的鏡頭,一開始我是這麼想的,他們本來就是生于天地之間的混元珠,回想起了以往的記憶,就看到了整個地球形成的曆史,然後一直倒放到宇宙,回放到地球和宇宙的曆史。
第一個鏡頭應該是日月交替,然後鬥轉星移,鏡頭慢慢打到地球表面,地球上滄海桑田,大海變成了高山,高山變成了平原,然後不斷的演變,回到了史前時代,整個地殼崩裂,組成地球的這些彗星,隕石一個鏡頭倒放回到了宇宙當中去,重新歸于星辰,然後這些星辰宇宙坍縮……
後來就花了五個月時間,找了幾家特效公司,結果都沒做出好的效果,錢也花光了,就隻好砍掉了。”
還有:“敖丙将幾路水流彙集在陳塘關之上,失重的水體應該是怎樣的一種形态?最開始設計其實是四處拍打的亂流,進而産生了非常多的漩渦。這個漩渦設計會成為這部動畫的一大神技。
但特效難度實在太大無法實現,機器的運算力也帶不動,為了節省預算隻好忍痛放棄。”
導演餃子如今自己說起來還是會充滿遺憾:預算花光了,沒錢了……隻能放棄。
很多人說,國産動漫不好,是因為我們沒有日本、歐美那種專業人員,不夠有匠心,不夠有創意。
其實不是啊,我們有很多不輸外國的從業者,他們有想法,有能力,隻是沒機會,隻是沒有觀衆的信任。
所以,我突然懂了,為什麼那麼多主題中,他們選擇了「打破偏見」,因為他們要說的不隻是哪吒,也是自己。
哪吒背後,是一個不信命的人
是一群拼命的普通人
改變命運,推倒偏見,去成長為能保護自己人生的英雄,這樣的故事,隻能在動畫裡存在吧。
我們多數人的人生,像是申公豹——因為不被愛而活成了自己讨厭的樣子;
又或者像是作為靈珠出生的敖丙——背負着原生家庭的期待,隻能活成父母期望的樣子。
萬龍甲,是保護也是枷鎖。
但哪吒會讓我們想起很多美好的部分,比如「被愛」。
電影中哪吒的父母,是我今年在所有電影中見過最可愛的父母,他們真實的像是我們的爸爸媽媽。
哪吒的爸爸李靖,在孩子看來嚴肅不苟言笑,常年忙于工作,總是兇他,總是唠叨讓哪吒要做個好人,即使是哪吒被認定隻能活到三歲,大家都覺得讓孩子度過快樂的兩年,但李靖卻堅持讓哪吒跟太乙學習。
哪吒誤解李靖,以為父親是為了名聲。
其實李靖那時堅持要讓哪吒做英雄 ,不是在乎什麼名聲,是因為他從天上回來的時候就知道,哪吒的人生不止這三年,他會擁有和常人一樣的壽命——李靖早就準備好,用自己的命,換哪吒的。
剩下的兩年不是哪吒的,是李靖的最後兩年。
我想哪吒,除了是一部優秀的動漫作品,還是一個鼓舞人心的存在——他讓很多人相信,原來你真的可以去實現夢想,原來小人物也有逆襲的一天。
《哪吒之魔童降生》的導演餃子,原本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醫學生。
他畢業于華西醫科大學藥學院,但或許是因為沒有興趣,和同學比起來,餃子覺得自己實在稱不上優秀。
他更喜歡動漫。
2002年,大學期間餃子大三接觸到了MAYA,開始學習如何制作一部動畫。
大學畢業後,他放棄了安穩的職業選擇,在國内動漫還前途未蔔時,決心成為一個動漫人。
但是,“你學醫的,怎麼能做動畫?”他四處碰壁,根本找不到相關的工作。
最終隻能選擇去了一家廣告公司。
但是這不是他想要的人生,想要的結果。
于是一年之後,他辭職,開始一個人制作動畫。
2008年,一部名為《打,打個大西瓜》的16分鐘動畫橫空出世。
“國産動畫最優秀的作品”、“華人最牛原創動畫短片”這是很多人對它的評價。
現在這部作品在豆瓣的評分依舊驚人。
這部作品就是餃子花了三年時間獨立制作的。
那時候沒有人知道他會不會成功,沒有人知道國漫有沒有未來,沒有人知道孤注一擲與現實背道而馳是不是正确,但是為了夢想,他徹徹底底努力了。
那時候他的生活是什麼樣子呢?
在消費方面我們是能省就省:
“衣”服基本沒買過新的;
“食”物上多虧有母親的打理,她經常去超市找特價,而且我們以素食為主,健康又經濟;
“住”宿是靠父母的積蓄在成都買了套二手房,是按揭,每月700多的按揭款占了我們的一半的支出;
旅“行”那是富人們幹的事兒,對我來說是天方夜譚,這三年半我沒有離開過我家超過40公裡;
“娛”樂畢竟還是必需的,我聽評書、音樂,看電影、動漫,偶爾玩玩遊戲,全是最低廉的娛樂消費,但網遊不玩,太費時間和金錢,我家甚至網線都沒牽,我要上網就去朋友家上,這樣可以減少娛樂時間,
這樣過了三年,他做出了自己的作品。
他沒有想過,這部作品成了他夢想的敲門磚。
那時一家動漫公司看了他的作品,邀請他加入,于是這個醫學生終于成了一個動漫人。
從那時起,又過去11年,他終于帶着哪吒和觀衆相見。
哪吒的劇本,他寫了兩年,改了66版。
江山社稷圖四人搶筆一景,在最好人員的配置下,單是草圖便“死磕”了2個月,總耗時4個多月。全片1318個特效鏡頭,占比高達80%,需要一版一版調整,甚至有時候需要同時審幾十個鏡頭。
不僅僅是導演,還有無數幕後工作人員,都在被逼瘋的邊緣。導演說,哪吒的黑眼圈,就是看到同事加班後的樣子産生的靈感。
這期間,很多人離開,因為太辛苦,因為看不到希望。
很多人加入,因為心懷夢想,因為尚存希望。
導演說:哪吒上映時,1600 的工作人員在屏息凝神,等待着觀衆的反饋。
而觀衆說了什麼呢?
小朋友說,你們要好好做啊,别讓國漫黃了,等我長大了給你們寫劇本。
一個動畫專業的小姑娘說:果然啊,喜歡動畫,選擇它沒有錯!
我想那個年輕人,在11年前埋下的夢想的種子,此時此刻應當也算是生根發芽了吧。
現在的導演餃子,正忙着手繪票房破X億的海報。1億,2億,3億……8億,收獲的瞬間,他也想親筆記錄。
那些被人罵啃老的時光,那些咬着牙,忍着困意熬夜堅持的夜晚,那些不被人相信,不被人認可的日子,都隻為了成就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
這句話說給備受冷落的國漫,說給曾經無處實現夢想的導演,也說給我們認識的每一個人:
無論你在經受的是,是愛意的裹挾,是偏見的冷眼,亦或是被現實禁锢的躊躇不前,請你相信,如果真的有誰能改變命運,推翻自己身上的偏見,那一定是你自己。
成年人很容易迷信,
轉發錦鯉,查看星座,
因為覺得無力改變現實開始信命,
我知道我們習慣了如此。
但是如果你還記得,還能為夢想熱淚盈眶,
還能在看完一部電影後悄悄擦幹眼淚,
請不要放棄。
要相信,總有一天,你也會成為自己的英雄。
(作者:小左 )本文手稿圖片來源 @彩條屋影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