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同學閱讀理解

同學閱讀理解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1-25 12:05:13

  古典小說的語言特點的是準确、形象、生動,精練,常常是“用意十分,下語三分”,如果我們不細心去玩味,就無法領悟到作者深藏着的另七分用意,不能充分領略到其高超的語言藝術。而比較鑒賞法能幫助我們領略到其中的妙處。

  同學閱讀理解(語文閱讀中的比較)(1)

  先讓我來介紹一下比較法。所謂的比較法就是鑒賞者在鑒賞活動中,有意識地對文章中互相關聯處進行比較,以求得兩者間的相同和相異之處。比如:對兩篇文章語言風格的比較,或對兩處環境描寫的比較,對人物出場的比較,以及不同人物性格的比較。通過比較将細微之處的差别予以突出,從而領會語言運用的精妙之處。比較法與文章對比有相似之處,但也不盡相同,對比手法是作者的刻意安排,而比較法則是讀者有意識地同中求異,是閱讀中的再創造,作者也許并未有故意形成比較之意。

  下面試以高中語文第四冊(人教社實驗修訂本)第3單元的四篇小說為例,對比較法來個例說。

  同學閱讀理解(語文閱讀中的比較)(2)

  一、同體比較:即同一對象不同階段的比較。 例一:與林黛玉見面時,賈母和寶玉都問過同一個問題——念何書。而林黛玉對賈母和寶玉的回答是不相同的:

  (對賈母)黛玉道:"隻剛念了《四書》。"

  (對賈寶玉)黛玉道: “不曾讀,隻上了一年學,些須認得幾個字。”

  評點:為什麼黛玉前後的回答不一樣呢?對賈母的問話,黛玉是如實回答,對寶玉的回答是含糊的托詞。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當她“又問姊妹們讀何書。賈母道:‘讀的是什麼書,不過是認得兩個字,不是睜眼的瞎子罷了!’”黛玉從賈母的回答中聽出賈母是不太贊成女子讀太多書的,所以在寶玉再次問起時,她就說自己隻認得幾個字。别小看這幾句話,它充分表現出了黛玉寄人籬下的敏感心理——“步步留心,時時在意”。沒有比較是品不出曹雪芹筆下功夫的細密的。

  同學閱讀理解(語文閱讀中的比較)(3)

  例二:我們再來品味楊志在黃泥崗上和老都管的一段對話,也能從中領略楊志的心理和性格:

  老都管見了,說道:“提轄!……休見他罪過!”

  楊志道:“都管,你不知。這裡是強人出沒的去處,……”(雖然要駁回要求,因為是老都管——太師府的奶公提出的,所以還是耐心的做好解釋工作,以求得老都管的理解。)

  老都管道:“……略過日中行,如何?”

  楊志道:“你也沒分曉了!如何使得?……”(老都管在兩個虞侯的慫恿下,再次提出“歇一歇”的要求,楊志是一介武夫,到底還是個粗人,加之又有重大的幹系在身,難免急躁,所以說出了不恭敬的話來。頭一句意即你真是個老胡塗。)

  老都管道:“我自坐一坐了走,你自去趕他衆人先走。”

  ……

  (楊志)拿起藤條,劈臉又打去。

  老都管喝道:“楊提轄!且住!……量你是個遭死的軍人,……”

  楊志道:“都管,你須是城市裡人,生長在相府裡,那裡知道途路上千難萬難!”(面對老都管的斥責,楊志到底還是腰骨不硬,底氣不足,又對老都管做起了解釋工作。楊志道:“如今須不比太平時節。”結果反被都管搶白了一頓。)

  解說:因為是同體比較,這裡,我們隻看楊志對老都管三次要求讓其他人休息的回答(見我每次回答後的評點)。從這幾次回答中,我們看得出楊志重任在肩的自負、急躁心理,也看得出楊志人微言輕,不得不收斂本性,夾緊尾巴做人的難堪。

  同學閱讀理解(語文閱讀中的比較)(4)

  二、異體比較:不同對象在相同條件、相同環境中的比較。 例三:

  初次見面王熙鳳問林黛玉

  (王熙鳳)又忙攜黛玉之手, 問:"妹妹幾歲了?可也上過學?現吃什麼藥?在這裡不要想家,想要什麼吃的, 什麼玩的,隻管告訴我,丫頭老婆們不好了,也隻管告訴我。"

  賈寶玉問林黛玉

  寶玉便走近黛玉身邊坐下,又細細打量一番,因問:"妹妹可曾讀書?"黛玉道: "不曾讀,隻上了一年學,些須認得幾個字。"……

  評點:王熙鳳的問是急切的問,脫口就是三個問題,不待人家回答就轉到就自己管的事上去了。問候是假,故作親熱,拍賈母馬屁是真;關心是假,耍威風是真。——虛僞!賈寶玉問人,先細細打量,才一個接一個問題的問下去,有時還對黛玉的回答給出相應的反映,問得認真,聽得真切。——真純!

  同學閱讀理解(語文閱讀中的比較)(5)

  例四:卻說馬谡、王平二人兵到街亭,看了地勢。……王平曰:“……,可就此五路總口下寨;卻令軍士伐木為栅,以圖久計。”谡曰:“當道豈是下寨之地?……可就山上屯軍。”平曰:“……若屯兵當道,……賊兵……不能偷過;……屯兵于山上,倘魏兵驟至,四面圍定,将何策保之?”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見!兵法雲:憑高視下,勢如劈竹。若魏兵到來,吾教他片甲不回!”平曰:“……今觀此山,乃絕地也:……”谡曰:“汝莫亂道!孫子雲:置之死地而後生。若魏兵絕我汲水之道,蜀兵豈不死戰?以一可當百也。吾素讀兵書,丞相諸事尚問于我,汝奈何相阻耶!”

  評點:對如何鎮守,主副兩将,各持己見,可将此二人看問題之方法和性格比較。看問題:王平以觀察為基礎(“看了地勢”、“今觀此山”),對戰勢作出恰如其分的估計。而馬谡,則以兵法為據,處處引經據典(“兵法雲”、“孫子曰”),奉行的是教條主意。再看為人:王平忠言直谏,為人正直、不拍馬溜須,對上司大膽喊出“參軍差矣。”而馬谡則把丞相的詢問當成驕傲的資本,對同事的意見斥之為——“汝莫亂道!汝真女子之見!”輕狂無禮,既不尊重人,也不自重。再加上輕敵和好大喜功,焉有不敗之理!

  同學閱讀理解(語文閱讀中的比較)(6)

  例五:在古小說中有用詩詞入文的習慣,這裡引了《林》《杜》兩篇小說中描寫女人外貌的詞兩首,進行比較欣賞:

  杜十娘:渾身雅豔,遍體嬌香。兩彎眉畫遠山青,一對眼明秋水潤。臉如蓮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櫻桃,何減白家樊素。可憐一片無瑕玉,誤落風塵花柳中!

  林黛玉:兩彎似蹙非蹙 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兩靥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幹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評點:比較這兩首詞,我們發現:它們都是用詞的形式,單獨成段來形容女子的美貌。但《杜》文中的詞竭力形容杜的外表是如何的美麗,語言接近于白話,顯得通俗易懂,體現了宋代話本的特點。而《林》文中的詞又描寫出了林黛玉外表的嬌弱,更表現出了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特點。用語典雅骈麗,既有文言的莊重,又有白話的流暢,不愧為古小說的典範之作。代表古典小說的最高成就!

  總之,所謂的比較法,就某個方面的内容集中相關聯的若幹段文字,進行推敲、比較、品味,以求得對文章最深入的理解。它的特點可以概括為同中求異。“同”是比較的基礎,“異”是比較的目的。通過“異”來體會用語的準确、精練、特點。中學生朋友,試試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