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陸羽軒轅劍

陸羽軒轅劍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7 10:37:44

陸羽軒轅劍?□ 雨薇 整理陸羽是棄嬰,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陸羽軒轅劍?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陸羽軒轅劍(萬古雲霄一羽毛)1

陸羽軒轅劍

□ 雨薇 整理

陸羽是棄嬰

“萬古雲霄一羽毛”是“詩聖”杜甫用來盛贊諸葛亮的詩句。國畫大師徐悲鴻曾以此題為匾額,至今仍高懸于成都武侯祠門楣之上。此句用來寫諸葛亮固然貼切,但是用來形容“茶聖”陸羽亦恰如其分。

陸羽,唐複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三歲時被父母遺棄在竟陵西湖邊,被龍蓋寺住持智積禅師撿到,在寺廟中長大。禅師看他聰慧機敏,九歲時教他識文斷字,熟讀經卷。他不知自己的姓名,智積禅師遂用蓍草為他占蔔,得“蹇”卦,又變“漸”卦,辭曰:“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吉。”漸,即徐緩之意;陸,就是水流滲而出的陸地。整句話意為,鴻雁徐徐降落在水流滲出的陸地,華麗的羽毛顯示出高貴的氣質。這是一個多麼吉祥的卦辭,多麼美好的意象。

陸羽是智積禅師從竟陵西湖岸邊撿到的,就姓了“陸”;要成為一個儀态萬方的人,所以名為“羽”;大雁徐徐飛來,就以“鴻漸”作了字。

陸羽自幼為智積禅師煮茶。坊間傳聞,他善烹茶,精鑒水,對茶的領悟天賦異禀。同一江中之水,他能區分不同段水的品質,還對所經之處的江河泉水分别評定等級高下。甚至,他還能品出瀑布和雪水之别。經年之後,陸羽著《茶經》,寫下對水質精辟的見解。

逃離寺院

不知是玄妙的經卷對一個九歲的孩子來說艱澀難懂,還是智積禅師的管教過于嚴厲,陸羽對佛法興趣不大,卻喜歡詩文,以緻到了忘情的地步。

有一次,禅師要他抄經念佛,陸羽卻問:“釋氏弟子,生無兄弟,死無後嗣。儒家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家人能稱有孝嗎?”并公然稱:“羽将校孔氏之文。”禅師聞言,頗為惱怒,就用繁重的“賤務”懲罰他,迫他悔悟回頭。可禅師的良苦用心,不但沒有馴服陸羽,反而激起他更大的反抗。十三歲的時候,陸羽逃離寺院,到一個戲班裡做伶人。他雖幽默機靈,但容貌醜陋,又有口吃,隻好當醜角,寫台本,竟然寫出了《谑談》三卷。在戲台上表演後,博得觀衆好評,漸漸聲名鵲起。

唐天寶五年(746年),在竟陵演出時,陸羽出衆的表演赢得了竟陵太守李齊物的賞識。太守贈陸羽以詩書,還介紹了隐居于火門山的鄒夫子,教他詩文。之後,陸羽又結識了被貶為竟陵刺史的崔國輔。二人常常相偕出遊,品茶鑒水,談詩論文,遂成莫逆。陸羽的志趣不在功名利祿,而是以身許茶。

曆遍萬水千山

唐天寶十三年(754年),陸羽為考察茶事,出遊巴山峽川。他的這種抱負,得到了崔國輔的贊許和支持。曆遍萬水千山,陸羽驚覺,泡茶不隻要好茶、好水,還要有深厚的感情。茶,就是人在草木間。除了草木本身,還有一汪情意。這就将茶文化上升到一個極高的境界。

唐天寶十四年(755年),安祿山在範陽起兵,漁陽鼙鼓動地來。為了躲避戰亂,陸羽裹挾在長安的難民潮中,沿長江而下,對江河山川、茶園名泉進行了實地考察。

唐至德二年(757年)春,陸羽流落到太湖之濱的無錫,結識了無錫尉皇甫冉。皇甫冉是一個多才多藝、惜才重友、不以衣冠取人的地方官。陸羽與他一見如故,成為摯友。其後,陸羽來到吳興,結識了城西南杼山妙喜寺的詩僧皎然,便在寺中栖居,約三年。

彼時,陸羽才二十四歲。皎然是南朝大詩人謝靈運的十世孫,出身世族,自幼出家,精于佛法詩文。陸羽與皎然惺惺相惜,一見如故,成為莫逆。

此後,陸羽又結識了靈澈、李冶、孟郊、張志和、劉長卿等名士高僧,常在一起論詩品茗。

唐乾元元年(758年),陸羽來到升州(今江蘇南京),寄居栖霞寺,鑽研茶事。次年,旅居丹陽。唐上元元年(760年),陸羽從栖霞山麓來到湖州(今浙江吳興)苕溪,結廬隐居。在此期間,他常駕一葉扁舟,來往于山間寺廟,在田野中行走,誦佛經,吟古詩,自号“桑苎翁”。

唐大曆八年(773年),大書法家顔真卿遭排擠,被貶到湖州做刺史。陸羽的才識品學深得顔真卿賞識,遂成為其幕僚,參與大型韻書《韻海鏡源》的修編勘校工作。

次年,書稿完成,即上獻朝廷。這次參與著書,對陸羽加深對儒家學說的理解,在《茶經》中融中庸、和諧思想于茶文化大有助益。為答謝陸羽、皎然等文人相助,顔真卿特地在杼山東南崗,築茶亭一座,因該亭是在“癸醜年、癸卯月、癸亥日”落成,故命名為“三癸亭”。又因該亭由陸羽設計、顔真卿書匾、皎然賦詩,故後人又稱之為“三絕亭”。它是中國茶文化史早期最負盛名的品茗場所之一,後來成為湖州文人雅士相聚品茗、賦詩抒懷的勝地。

陸羽在湖州期間,經由皎然引薦,認識了色藝雙絕的女道士李冶,遂引為紅顔知己。兩人烹茶論道,過從甚密。陸羽吸取了不少道家文化的精華,這對于他寫出學貫儒、釋、道的《茶經》大有裨益。

《茶經》問世

在顔真卿的關懷下,陸羽有了自己的栖身之所——青塘别業。從此,陸羽潛心著書,寫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專著《茶經》。初稿完成後,陸羽繼續在江浙一帶訪茶、制茶,并對《茶經》不斷進行訂正、補充。後在皎然資助下,《茶經》正式得以付梓。《茶經》一經問世,洛陽紙貴,好評如潮。宋代詩人陳師道為《茶經》作序雲:夫茶之著書,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誠有功于茶者也!宋代詩人梅堯臣寫詩贊曰: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春茶。

傳說,陸羽十三歲時不辭而别、逃離寺院後,對智積禅師的打擊很大。由于再無一人能泡出陸羽所泡之茶的香韻,禅師從此“斷茶”,再也不飲茶了,大有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之況味。這事傳到當朝皇帝李豫(死後廟号唐代宗)耳中。他深感不可思議,就诏智積禅師入宮,令宮廷茶師奉上名茶。隻喝一口,他就放下不飲了。李豫又密诏陸羽進宮,由陸羽親自烹茶,請禅師品嘗。禅師一飲而盡,不禁老淚縱橫,慨歎:“這真像是陸羽煮的茶呀!”

李豫于是讓闊别多年的師徒相見了。

唐建中四年(783年),李适(死後廟号唐德宗)聞知女道士李冶的詩名、茶名,下诏召她入宮觐見。及至見面,李适驚為天人。驚喜之餘,把她強留于宮中臨幸。翌年,大将朱泚發動兵變,李适倉皇出逃,後宮佳麗被遺棄宮中。朱泚入宮後,見到李冶,被其姿色傾倒,遂占為己有。李冶迫于無奈,隻好委身屈從。這場叛亂很快被平息了。李适再度回京,惱怒李冶不潔,下诏将其處斬。一代才女,就在男性無知與霸權的蹂躏下香消玉殒。紅顔知己女道士李冶離世,給陸羽以沉重的打擊。李冶死後翌年,陸羽毅然離開寓居二十餘年的太湖之濱,來到信州上饒隐居。在山水林泉之中,尋求心靈的慰藉。

唐貞元二十年(804年),陸羽走完了他“皓首窮茶”的漫漫人生路,悄然逝去,終年七十歲。陸羽的生前好友,按照他的遺願,把他埋葬在妙喜寺附近的苕溪之濱,埋葬在他“缁素忘年之交”的摯友皎然的墓塔之側。

陸羽一生多才多藝、著述頗豐。他不僅是一位“茶博士”,還是一位著名的詩人、音韻學家、書法家、演員、劇作家、史學家、鑒藏家、傳記作家、旅遊和地理學家。

他是從人生最底層出發的人,不屑權貴,視富貴如浮雲。晚年名聞天下,皇帝下诏請他擔任太子文學,他不去,又請他擔任太常寺太祝,亦不就。抱道潛修,志在山川茶泉,逍遙一世,千古風流,一如他的名字,漂流在陸地上的一根羽毛,萬古雲霄裡最明媚的一抹輕盈。曆經千年,仍不失光彩,雖是鴻毛,卻重逾泰山。

《修得浮世歡喜心》

印心 著

人民交通出版社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