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寶寶科學膳食關鍵在平衡

寶寶科學膳食關鍵在平衡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8-01 04:21:22

  食物酸堿性要平衡 酸堿平衡是人體賴以生存的平衡狀态之一。健康人體,包括小寶寶,身體的酸堿度總是維持在7.35~7.45,呈現一種弱酸性的内穩态。超出這個範圍後,不管是偏酸還是偏堿,都會導緻亞健康,比如厭食、乏力、精神委靡等,嚴重的甚至會影響智力發育和體格的生長。健康人體液的pH值在7.35~7.45,呈弱酸性,剛出生的小嬰兒就是這個值。當pH值到7.2左右的時候最容易成為病毒的培養基,就是說最适合病毒生長。所以,家長會發現,幼兒園整體環境相同的情況下,愛生病的都是體質偏酸的寶寶。他們還容易出現易哭鬧、煩躁、吃睡都不好、易感冒、皮膚脆弱、抵抗力差、模仿能力和反應能力都比較差等情況;而體質偏堿性的寶寶吃、睡、玩相對規律,模仿能力、學習能力較強。營養學将食物分成兩大類:呈酸性食物和呈堿性食物。食物的酸堿性與本身的pH值無關,是指吃到肚子裡代謝出來的産物到底是酸性的、還是堿性的。不必太過留意吃的是酸性食物還是堿性食物。從營養平衡的角度來說,寶寶在吃魚肉、主食的時候也要适當吃蔬菜、水果(0~3歲的寶寶輔食的酸堿比例應該是1∶3)。酸性體質可以通過日常飲食調整成堿性體質。酸性食物包括:魚、肉、谷物等。在果蔬中,草莓、番茄、馬鈴薯、菠菜中含有草酸,和鈣結合容易形成草酸鈣(容易形成結石而且影響鈣吸收),不要一起吃。堿性食物包括:大多數蔬菜、水果。茶就是一種非常優秀的呈堿性飲料(食療滿月以後适用,可以用嬰兒專用大麥茶)。

  食物寒熱溫涼要平衡 根據天(節氣)、地(地域環境、食物品性)、人(體質)的反應不同,媽媽們可以自己調整寶寶身體的平衡。比如,成年人夏天喝綠豆湯,冬天吃羊肉,就是根據不同季節對食物四性平衡的考慮。春夏熱的時候要喝綠茶,到了秋冬冷的時候應該喝紅茶,因為紅茶是暖胃的。吃螃蟹的時候一定要吃生姜,因為海鮮屬于寒涼的食物,特别是螃蟹,吃的時候搭配生姜就形成了一種平衡。如果沒有生姜,隻吃螃蟹,保證吃過一會兒就得上廁所。根據這個原理,寶寶受寒、感冒、流清鼻涕或者風涼肚痛就一定要用暖胃升火的生姜驅除寒氣。反之,如果寶寶因内熱而流鼻涕,應該用清熱去火的食物搭配來平衡體質。這樣一種辯證的思想滲透在我們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對小寶寶的飲食更有指導性意義。

  攝取種類和方式要平衡 媽媽給寶寶準備輔食,一定要做到雜食和廣食。慷慨的大自然提供給我們人類很多食物,可食用的植物性食物共有7大類,分别是谷類、豆類、薯類、真菌類、藻類、水果類、蔬菜類;可食用的動物性食物有6大類,分别是肉類、蛋類、奶類、禽類、魚類和甲殼類。選擇食物時不偏不廢、廣泛攝取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平衡膳食。我國德州地區的某個地方發現了一片小麥,嚴重缺鋅。麥稈、麥葉上全是斑塊兒,但收割時測量結果卻發現麥粒裡并不缺鋅。這件事給了我們一個啟示——為後代,這是大自然永遠的法則。懷孕時如果胎兒嚴重缺鈣,母體會自動脫鈣來補充胎兒的營養需求,這并非母親的行動,而是生物進化的一種法則,一切要為了後代。麥稈本身缺乏營養,那是因為營養全部都補充到麥粒中去了,所以,成熟的麥粒不會缺鋅。也因為如此,我們的祖先才選擇了吃種子來維持健康,這是非常智慧的選擇。坎貝爾在《中國健康調查報告》中寫了這樣一段話:“美國人攝入的碳水化合物都來自垃圾食品,把美式快餐,或是精緻的谷類加工到如此細緻的程度,以至于不得不人工添加礦物質和維生素,先把那東西去掉,再往裡添,這個做法本身是很荒唐的。”所以,給寶寶吃經過精細加工的食物,不如直接吃大自然賦予我們的食物。

  食物的五味要平衡 食物有甘、酸、苦、辛、鹹五味,五味調和相得益彰,過多過少都會使某一味的作用過偏,帶來弊端,影響健康。關于食物五味的知識将在本書“PART B了解一些知識”中作詳細的介紹。很多中國人口味比較重,加上過早給寶寶食用成人飯菜,導緻寶寶腎髒負擔過重,埋下健康隐患。世界範圍内的調查數據顯示,高血壓與鹽的攝入量成正比。以一個人平均每天的攝鹽量統計:愛斯基摩人每天吃4克,高血壓患病率為4%;美國人每天吃10克,患病率為10%;中國人大約吃14克,患病率約為13%;北京人每天吃18克,高血壓患病率在全國名列前茅;日本北海道農民每天吃27克,高血壓患病率高達40%,為世界之最。一般規律是攝鹽量越少,高血壓患病率越低。

  粗細糧要平衡 中華民族從生活實踐中認識到五谷雜糧是重要的主食,大米、小麥等因為口感比較好,被稱為細糧;粗糧包括谷類、豆類和薯類。粗糧中的很多營養物質是細糧中不具備的。現代人吃慣了精米白面,不妨讓粗糧重返餐桌。五谷雜糧中富含的澱粉、膳食纖維以及B族維生素是其他食物無法比拟的,因此要保證寶寶每天吃五谷雜糧,這不僅對寶寶的日常活動、生長發育和健康至關重要,也可以為寶寶成年後的飲食習慣和身體健康打下良好基礎。

  食速快慢要平衡 經常看見父母追在寶寶屁股後面喂飯,或者在飯桌旁催着寶寶快吃,過後又說寶寶吸收得不好、偏食、挑食、不愛吃飯……問題多多。對于進餐速度,醫書中是這樣記述的:“食不欲急,急則損脾,法當熟嚼令細。”不論粥飯點心,都應該嚼得細細的再咽下去。咀嚼是幫助消化的重要環節,寶寶的脾胃功能還不夠完善,咀嚼能力差,狼吞虎咽是嬌嫩的消化道難以适應的,于是就容易出現問題。建議父母養成好習慣,經常提醒寶寶:“多嚼嚼!多嚼嚼!”吃飯時細嚼慢咽的寶寶腸胃功能都不錯,生病少。即便生病,也會因為營養吸收得好、抵抗力強而快速恢複。

  饑與飽要平衡 古語雲:“要想小兒安,三分饑與寒。”寶寶胃容量小,一次吃不了多少;但活動量大,一會兒就餓。很多父母怕麻煩,希望寶寶一次多吃點兒,就不停地催促,這種情況下很容易造成寶寶積食,甚至幾天不願意吃東西。建議家長多準備些小零食:幾顆棗,一塊兒南瓜,一片面包抹點芝麻醬、鵝肝醬、乳酪什麼的……做到先饑而食,先渴而飲,饑不可太饑,飽不可太飽。這就是饑與飽的平衡原則。20世紀30年代曾經有一個實驗叫“麥卡效應”,發現餓着的耗子壽命都特别長。其他動物研究也得出相同的結果,大白鼠,如果餓着它,它很精神,吃飽了便昏昏欲睡。所以,小孩一定不要吃太飽,吃太飽了腦子裡就會産生纖維亞細胞生長因子,影響寶寶的智力發育。同時這項實驗數據顯示:當體重超标10%的時候,肢體協調能力和手眼協調能力下降14.7%。

  膳食冷熱要平衡 要注意寶寶膳食的冷熱平衡。很多小寶寶一到夏季就咳嗽,因為吃了一肚子冰激淩,胃裡溫度比外邊低了30℃。胃的溫度一下降,旁邊肺的溫度也随着下降了,造成毛細血管不擴張,自然就會咳嗽。到了秋天換季時,冷空氣一刺激也會咳嗽,都是同一個道理。所以,古代有一句話叫“熱食傷骨,冷食傷肺,熱無灼唇,冷無冰齒”,就是說熱别燙着嘴,冷别涼着牙,要控制好了,這才是健康飲食之道。

  進食前後動靜要平衡 食前忌動,食後忌靜。小寶寶也一樣。飯前動來動去的,一定不專心吃飯;吃得多了,血液跑到胃裡幫助消化,接着睡覺,身體休息,胃也休息,吸收得當然不好了。因此,建議父母,要給寶寶養成好的飲食習慣,固定進餐位置,将所有玩具拿走,不要打開電視,以免分散寶寶的注意力。告訴寶寶吃飯時要專心,飯後可以帶寶寶适當活動。

  就餐時身心要平衡 最後一個平衡叫胃好恬愉,就是吃飯前後需要的心理環境平衡。有些高級飯店都播放輕音樂,就是為了讓人神經松弛。除了大腦,我們人類還有一個腹腦,就是腹部的神經系統。腹腦細胞的量不比大腦少,大概有一千億個神經細胞。一旦毒素進入胃腸道,腹腦會最先察覺,然後産生保護性反應,同時向大腦發出警告。所以,吃了有毒的東西會嘔吐,生氣了會胃疼……這些都是腹腦的保護性作用。俗話說“食後不可便怒,怒後不可便食”,就是說在進食過程中要避免一切不良情緒,要把飯吃好。小寶寶尤其要注意。要幫助寶寶避免進餐過程中的情緒起伏,平靜愉快的心情有利于消化功能正常運行。進餐前後保持良好情緒對維護健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