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鐘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打擊樂器,興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戰國直至秦漢。
中國是制造和使用樂鐘最早的國家。樂鐘用青銅鑄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圓鐘按照音調高低的次序排列起來,懸挂在一個巨大的鐘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錘和長形的棒分别敲打銅鐘,能發出不同的樂音。因為每個鐘的音調不同,按照樂譜敲打,就可以演奏出美妙的樂曲。
不同年代的編鐘,形狀也不相同。西周時期的編鐘一般是由三個不同大小的鐘組合起來的。春秋末期到戰國時期,編鐘的數目就逐漸增多了,有九個一組的和十三個一組的。編鐘的鐘體小,音調就高,音量也小;反之,編鐘的鐘體大,音調就低,音量也大,所以鑄造編鐘時的尺寸和形狀對編鐘有重要的影響。
在中國古代,編鐘是上層社會專用的樂器,是等級和權力的象征,多用于宮廷演奏,在民間很少流傳。編鐘能奏出清脆明亮的旋律,悠揚動聽,故有歌鐘之稱。編鐘雖然是一種較為古老的打擊樂器,但它的音質、音準、音色絕不遜色于西洋打擊樂器,更不遜色于架子鼓等爵士打擊樂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